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08篇
  免费   993篇
  国内免费   627篇
教育   43956篇
科学研究   3240篇
各国文化   108篇
体育   8359篇
综合类   5310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19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473篇
  2021年   964篇
  2020年   1432篇
  2019年   1071篇
  2018年   553篇
  2017年   559篇
  2016年   639篇
  2015年   1447篇
  2014年   3737篇
  2013年   4728篇
  2012年   4925篇
  2011年   5061篇
  2010年   3764篇
  2009年   3280篇
  2008年   3825篇
  2007年   4476篇
  2006年   4277篇
  2005年   3846篇
  2004年   3417篇
  2003年   2883篇
  2002年   2368篇
  2001年   2012篇
  2000年   1238篇
  1999年   573篇
  1998年   332篇
  1997年   283篇
  1996年   240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Self‐reported measures are an easy, time‐efficient, and low‐cost way to collect research data compared to other assessment methods. They are, however, characterized by several limitations regarding the quality and the clarity of the data they produce, especially when they are implemented in educati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use a method called discrete choice modeling (DCM) in educa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a self‐reported instrument that will reduce the bias for socially desirable responses and to assess teachers’ practices in physical activity. DCM method has the ability to overcome the respondents’ tendency to answer in a socially desirable way.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531 Greek early educator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and were administered a 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based on DCM.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CM based newly developed instrument manages to assess effectively educators’ practices and provided evidence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ethod in education. Further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recommendations regarding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DCM in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利用体育教育自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及其独有的实践特征,整合资源,优化课程,将过去不同学科的形体训练与大学生形体礼仪、行为规范教育有机的容为一体。开设大学生形体礼仪课,指导大学生在塑造健康匀称,曲线、姿态优美,气质高雅的外部形态的同时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外美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开辟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3.
In this ITEMS module, we introduce the generalized deterministic inputs, noisy “and” gate (G‐DINA) model, which is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specifying, estimating, and evaluating a wide variety of cognitive diagnosis models. The module contains a nontechnical introduction to diagnostic measurement, an introductory overview of the G‐DINA model, as well as common special cases, and a review of model‐data fit evaluation practices within this framework. We use the flexible GDINA R package, which is available for free within the R environment and provides a user‐friendly graphical interface in addition to the code‐driven layer. The digital module also contains videos of worked examples, solutions to data activity questions, curated resources, a glossary, and quizzes with diagnostic feedback.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大学生孤独感、手机成瘾倾向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采用UCLA孤独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人生意义感问卷,选取408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性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性负相关,孤独感和生命意义感相关性不显著;(2)孤独感和生命意义感都显著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生命意义感在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低生命意义感大学生的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力更强。因此,大学生的孤独感能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生命意义感能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低水平的生命意义感会加剧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作用,而高水平的生命意义感会使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方法,通过对武术神、意、气与动作内外相结合,使身心达到愉悦、全面的发展。武术训练对人的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良好影响,强健体魄,缓解压力,保持一个舒畅愉快的心情。武术套路的训练不仅能塑造强健的身体,而且也承载着道德文化修养和精神传承的历史重任,经过研究和调查,很多青少年通过武术套路训练,提高了其自身的身体素质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7.
现代大学生普遍出现亚健康状态,为改善这一不良现象应加强业余运动,而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的网球运动可以很好地满足所需求的运动量,并且高层次的网球比赛可以让人心情愉悦,极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闲暇时光。所有运动都离不开体能的支持,这也包括网球运动。本文主要从网球运动知识开始,讲述了网球运动的体能训练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而在众多要求中团队精神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求职、从事行业工作必备的条件。中职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其专业学习具有很强的职业性与目的性,在为中职生开展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非常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探讨中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辩证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的马克思唯物主义立场进行了演绎与阐释。研究认为:在马克思唯物主义立场层面,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坚持体育强国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脉相承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和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遵循问题导向的唯物主义本体论立场;坚持体育强国建设要利用好国际与国内两种资源的唯物主义内外因辩证关系的立场。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引领着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创新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结构和理论视角,为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新局面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0.
郑樊慧  张明 《体育科研》2003,24(2):13-16
采用个案研究,考察了系统的心理训练对提高速射运动员心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的心理训练能有效地提高速射运动员的心理稳定;心理训练必须与运动员的专项训练相结合,并且要长期有序的进行下去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利用目标设置和认知训练的有关理论能有效地帮助运动员的端正比赛时的心态从而促进运动员的比赛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