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04篇
科学研究   58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comparison of 1,096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attitudes toward attribution and plagiarism reveals Chinese journalists were more likely to see attribution as a practice to be embraced regardless of career longevity and culture, suggesting journalistic norm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a collectivist orientation. Attribution was more likely to be embraced by those who see principles as more important than expediency, affirming research that plagiarism is hardly a monolithic concept. Overall, journalists in the two nations did not vary significantly in their attitudes toward plagiarism, despite vast differences in culture and politics as well as evidence that in some other fields China is more accepting of reusing material without attribution. The data show that among journalists, attitudes toward plagiarism are shared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reinforcing related research showing that a journalism culture exists and is shared at least in part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相似文献   
2.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ercep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social media and online communication by students engaged in study abroad programs.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and analyzed with 23 American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o completed or were engaged in a study abroad program. Results suggest that online communication enhanced the students’ experience, providing help with sociocultural skills, informational needs, relational bond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Different platforms were preferred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friends versus family and intimates. Onlin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nationals from the student’s home country buffered both the sojourning student’s acculturative stress, and the stress and concern of distant family members.  相似文献   
3.
Nowadays, cross-cultural study is turning to pragmatic fields concerning communication, such as business negotiation, overseas life and language teaching, etc. This paper reviews previous studies of cu...  相似文献   
4.
英语教学无论是“教”的难度还是“学”的困惑,都是毋庸置疑的。通过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的历史、语文化和其他与语言相关的诸多知识,提高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快乐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能独立于文化而存在。由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首先,应充分利用现有教材,立足课堂,进行文化渗透,其次,要不断开拓第2课堂,加强文化渗透。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定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势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具有过分简单、以偏盖全、相对稳定而又可变的特征。它的形成要经过三个过程,传统观念和规范、媒体以及从众效应等是其形成的原因。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会产生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针对忽视文化背景知识所造成的英语教学和教材中的问题,本文将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灌输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而不是简单地教授语言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教学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英语学习中具有全球视野,不仅学到英语语言知识,而且学到文化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8.
母语文化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交流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英语教育的环境和目标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我国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就不能只着眼于英语文化,母语文化也应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首先,学习英语不只是为了学习和吸收外国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是为了传播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其次,母语文化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因其单一化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中小学英语教改的深入以及大学新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来自学生、社会及教师多元化需求的挑战。开设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和专门用途英语等方面的拓展类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尽量大的选择空间,这有望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搭建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0.
短期留学教育的跨文化适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研究泰国学生在短期来华留学过程的跨文化沟通态度和跨文化沟通焦虑程度的变化关系。结果发现,短期留学后,跨文化沟通焦虑程度减少,但跨文化沟通态度却朝负面方向发展。本研究通过访谈发现了与此相关的影响因素有:主流文化社会支持的缺乏、生活变化、留学经验、外语能力及成就动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