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于《招魂》的作者和对象一直争议不断,综合文本序、乱提供的信息、趋猎云梦的路线及屈原与宋玉的关系考辨认为此文应是屈原所作,通过屈原被放的路线及正文风格分析认为此文是屈原在自招生魂。  相似文献   
2.
《雷雨》的序幕和尾声由于传统化心理和现实学观念的影响,向来不受重视。其中包含的戏剧观念、宗教意识和审美内涵是有待开掘和闻释的。它的寂寞命运,既折射出现代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学史学科曾经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3.
南朝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促成了西曲歌的繁盛,随着社会的变化,西曲歌也随之衍化与变异。但无论如何衍变,它始终保持其基本音乐艺术特质而继续流传,直至当代荆楚民歌,其中仍然具有它的艺术品格。当我们将西曲歌中的“和声”与“送声”与当代荆楚地域流行的“五句子”与“穿句子”的歌唱形式进行比较时,不难发现二者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和声衬词以当地人们习惯性的语气助词为主。这种民歌表演形式,群众基础十分广泛,其领和相间的表现形式,极大地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西曲歌和“五句子”、“穿句子’’都继承了古荆楚民歌的遗传因子,共同传承着荆楚民歌体制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