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篇
教育   278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熊飞  王文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2):149-150
从人对生命追求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体育的审美价值。对人的社会、自然、精神生命的不同追求,构成了儒家、道家、佛教体育审美价值的不同取向。现代体育应以综合开发人的生命意识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依据美学分析的三个主要特点 :情感感染性、外观形象性和超越功利性 ,对传统篇目《荷塘月色》作简要分析 ,目的是让学生从范文中了解散文的抒情性和意象性 ,从审美意象中感受作者所抒发的真情实感 ,从而达到以美启真 ,以美启善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尧斯和伊塞尔为代表的接受美学十分关注文学阅读活动中的读者,学界多据此肯定其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范围,此乃将接受美学与之前的美学流派比较而得出.然而,深一步认识接受美学的创新与意义可以得出:接受美学并非滞于对读者的重视,更将阅读活动视为一个生命实现的过程,阅读活动将文本从僵死激活,呈现为主体间性对话.他们认为审美活动乃审美主体感性展示过程,这种感性的主体间性对话,既张扬了美的感性特征,也为颠覆传统美学观的现代艺术的合法地位进行了理论注解.  相似文献   
4.
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观的形成深受中国传统色彩观的影响.以中国传统色彩观作为理论基础,探析中国传统色彩观对现代平面设计色彩的影响,指出现代平面设计对传统色彩观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5.
体育审美设计是体育审美创造的一个重要环节,了解体育审美设计的目的和原则可以把握好审美设计的方向。本文从审美设计的内涵出发,提出了审美设计的几个原则,试图为体育的审美设计提供依据,以更好地促进体育审美创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云南甲马是云南民俗艺术中最具地方特色的类型之一,云南甲马作为民众民俗文化的精神体现,集中反映了云南地区民众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原貌,呈现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精神信仰与祈福的心理诉求。从生命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视觉文化中语义的内涵与外延构成原理,探究云南甲马视觉文化内涵中祈愿避灾的生命意识及其图画表意与文字传情相结合图像意识的生成,进而分析这种民俗艺术构建起的生命空间。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很好地契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倾向,同时满足了时代的审美需求,所以它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意义和价值.网络文学不仅完全打破了有史以来纸介质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垄断格局,而且以其区别于纸介质印刷文学的创作方式、存在方式、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及价值取向,呈现出主体交互的活性审美、游戏心态的快乐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8.
刘双双 《科教文汇》2011,(1):78-78,109
就《起舞》的结构和内容来说,我们在俄罗斯和哈尔滨、俄罗斯人和哈尔滨市民的双重关系中看到了隐藏在背后的"城市和个体"之间的关系。正是在这种关系背后,凸显了迟子建以"独语"的写作姿态在文中内部独创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9.
林乐飞 《科教文汇》2011,(11):171-172
高校艺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思想交流、品格完善和性情陶冶,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在反思中寻求成长 在教学中锤炼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志国 《科教文汇》2011,(26):15-15,17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就没有持续的进步。教学实践包括平时的课堂教学,教育部门组织的不同等级的研究课、竞赛课和交流课以及教学研讨活动。教学反思,既包括对个人教学的反思,也包括对他人教学的反思。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反思以往教育事件、反思教学过程、集体反思等方式,教师专业成长才能可持续地发展,才有利于教师对教学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有利于教师开展教研,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