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对安乐死立法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立法,是人类对待生命的正确的理性选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安乐死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立法并实施。而在我国,由于几千年传统的儒家化思想习俗的影响,安乐死立法阻力颇大。但无论从安乐死的道德伦理的角度。安乐死的医学伦理的角度,还是从安乐死的法理学分析看,安乐死立法,对于健全我国的法制建设,完善对生命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大对生命的保护力度,不但具有理论上的必要性,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对安乐死的道德辩护不断增强,安乐死合法化问题将进入一个更加重要的阶段。但在安乐死合法化可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面前,我们必须对诸如"公众的普遍赞同安乐死合法化是否有足够的说服力?痛苦是否是患者选择安乐死的惟一理由?国外的经验是否能够充分证明安乐死合法化的正当性?"等这样一些关于安乐死合法化的主要辩护理由进行反思。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对安乐死的合法化问题作出正确的看待。  相似文献   
3.
日本大文学家森鸥外在其创作后期,放弃了反映社会现实题材的文学创作,独辟蹊径倾心开创了日本历史小说创作的先河。《高濑舟》就是其中一篇有名的反映历史与现实的矛盾冲撞,宣扬超逸脱俗思想的短篇小说。本文尝试从悲剧关学角度,对文学叙事中对人的不幸遭遇、悲剧主人公的抗争行为以及潜在的精神超越这几个基本要素在作品所体现出的悲剧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Emmanuel Levinas writes of how the “call of conscience”; is a “primordial discourse”; that “interrupts”; the routines and language‐games that help organize and give meaning to a person's everyday existence. Levinas thus provides a way of think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ll of conscience and rhetoric that advances what rhetorical theorists have so far claimed about this relationship. This essay develops the position that the call of conscience is a rhetorical interruption in its purest form. A case study is offered to illustrate how such an interruption manifests itself in the debate over the justifiability and social acceptability of physician‐assisted suicide. The specific rhetorical transaction in question occurred in cyberspace and lasted five months; it began when members of a disability civil rights group known as “Not Dead Yet!”; conducted what their opponents described as an “invasion”; of an electronic mailing list operated by the Euthanasia Research and Guidance 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乐死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有关安乐死的争论在各个领域中展开, 对安乐死是否应当合法化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对安乐死非犯罪化及安乐死符合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道主义原则的分析,阐释关于安乐死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作为二十世纪同以杂文名世的伟大作家,鲁迅和柏杨,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对安乐死予以正面的关注。所不同的是,鲁迅只是略有涉及,而柏杨则以专文详论。对此现象进行考察,可以看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巨大进步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探讨医学高技术如安乐死、器官移植、克隆技术和人工授精的发展给当代伦理带来的诸多难题,据此,提出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是一个“难题-解决-新难题-再解决”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安乐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然而在法律上仍然没有丝毫的进展.在讨论其合法化之前,还有一个非犯罪化的问题.安乐死在我国刑法上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排除犯罪性行为理论中,安乐死仍缺乏有力的根据;另一方面,我国刑法故意杀人罪的立法对安乐死的入罪,也值得检讨;而安乐死非犯罪化的根据,不得不考虑刑法的谦抑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安乐死是指对患有医学上不能救治而又极端痛苦的人,以及植物人,脑死亡者和严重畸形儿,在不违背其意愿的前提下,由病人自己提出或其亲属要求,经医生确诊,并经有关组织批准和监督下由医生实施的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下终结生命的一种处置行为。安乐死的合法化已经成为国际立法的趋势。安乐死的合法化是民众的愿望。消极安乐死在社会上已普遍存在。将安乐死合法化是由我国的国情和人民生活水平决定的。实施安乐死与犯罪有本质的区别。法律必须对安乐死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安乐死的刑法学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犯罪的构成要件理论入手,对安乐死与谋杀罪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安乐死的实施由于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不应将其以犯罪论处,同时以安乐死的实施范围、意义也作了探讨,并提出了安乐死实施程序的初步设想,主张尽早实施安乐死,以适应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