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璞是一位沐浴在西方艺术之中,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知识型女作家,其文学创作坚持“诚”与“雅”的原则,执着于知识分子生活的描写,并从中升华出哲思和理意,在艺术上追求“外观手法”和“内观手法”、再现和表现相结合。从整体上审视,宗璞的创作呈现出真性情、理趣化、含蓄蕴藉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师生关系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师生的交流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借鉴心理咨询师对待来访者的促进态度,通过积极倾听的姿态,对学生能做到积极接纳和关注、共感理解、尊重和真诚,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形成。  相似文献   
3.
纳兰词之所以动人心弦,主要因为其词以情感内容的真切和艺术表现的哀婉取胜,展示人间的至性至情,体现了悲剧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哀怨伤感与真切自然是"纳兰词"的整体词风。本文将着重论证其词风的这种兼容性,并进一步分析其边塞词及咏物词所蕴含的哀愁意蕴。  相似文献   
4.
“修辞立诚”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一系列的考证可知,“辞”在上古有特殊的涵义,具体一点说也就是它乃是一种假物取类,言曲旨远的文饰之语。不了解“辞”在上古的特殊涵义,我们对《周易》“修辞立其诚”的蕴意就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后出师表》是研究诸葛亮的重要材料。自清代开始,《后出师表》的真伪成了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针对这一问题分别有正反两种观点。综合20世纪以来前人的研究成果,搜集关于证明《后出师表》真伪的各种依据。针对同一个论争点,学界分别有支持和反对两种观点。分别列出不同论争点的正反两种观点,总结陈述并细致分析这些观点。最后根据不同的论争点如《后出师表》的出处问题、感情基调与用语问题、涉及的历史人物等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后出师表》确实出自诸葛亮之手。  相似文献   
6.
罗维明 《台州学院学报》2006,28(1):78-81,86
在历代有关《文中子》研究的基础上,从王通其人其书两个侧面对其真伪问题进行辨正,并以《文中子》及其附录部分内容失实的内在原因,告喻人们应当妥善处理纷繁复杂的史料,整体把握全书的精神实质,而不应以偏概全,一叶蔽目。  相似文献   
7.
“70后”代表诗人刘春同时还是一位待评家,近些年他逐渐展现出一个诗人对当代新诗史的个人化叙述。这种个人化首先体现为他在叙述新诗史时力图使历史“场景化”,试图使人“回到”历史场景之中理解当代诗歌;其次是他始终坚持诗的抒情品性,以个人的感受谈论当代诗坛的“人与诗”、“词与物”,使当代诗歌批评具有一种“原生态”特色。  相似文献   
8.
论文从“汉诗榜行动”的程序及实施过程出发,指出真诚,先锋,民间,是汉诗榜对诗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真本身就是美。真即存在,存在无一没有其形式,没有形式的事物是无法存在的。真,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而主客观的统一,往往是大诗人必备的条件之一。真≠好。但,好,要从真做起。在真实与诗意之间、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平淡中的不平凡,永远是诗之至境。  相似文献   
9.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真伪及评点的进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论者认为李贽评点《三国演义》乃叶昼之伪托。此说不可靠。综观评点全书的基本思想、对人物的评价及语言特色等,均与李贽的一贯思想、见解、文风相一致。评点中,深刻反映了李贽的平等思想、民本思想和对封建假道学的严厉批判。  相似文献   
10.
本真是海瑞所追求的为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其为文的基本准则。海瑞诗歌中抒写其精神世界的本真之作,有很多是通过用典的方式展现出来的。海瑞诗歌中的用典,基本上是沿袭传统路子,或据事类义、托物言志,或语典意工、情味隽永。用典不妨性本真,通过探寻这些典故的出处本意,再结合诗人的行踪,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当时的思想状态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