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中雁意象的文化内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雁 ,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在文学作品中 ,古人常以雁自喻 ,抒写内心的思乡怀旧、羁旅孤苦之情 ,以及相思哀怨的感伤 ,成为道德伦常的载体。雁意象丰富的文化内蕴 ,相沿承袭 ,给传统抒情文学和民族审美心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意象是诗词意境的重要构成单位,在古诗词中有着特殊位置。意象既不是物本身,亦不是心自体,而是二者互孕共生的产物,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完美融合。"鸿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作为客观物的鸿雁,经过诗人独特的人文体验与刻意营造,具有了丰富的意蕴。本文试从建构类型上将古诗词中的"鸿雁"意象进行分类,并分析探讨其各自蕴含的丰富寓意。  相似文献   
3.
“雁”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代表着书信的往来,信息的传递,也寄托着文人思乡的情绪。在李清照《一剪梅》、《声声慢》两首词中也出现了“雁”这一意象,传达出女词人独特的细腻的情思。  相似文献   
4.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古人常托雁抒写离愁别绪、情爱相思、伤时感怀等情感,表达思乡怀归、忧国爱民的思想,体现中国的古代世风习俗。雁意象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重要意象,并在历代文学各类文体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篆书演变为隶书简称隶变,隶书的出现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隶书在用笔上打破了篆书全封闭的用笔体势,附着在线条边缘的大量装饰性成分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隶书造型的表现能力,在构成形式上的扁方、厚重、端庄,为楷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隶书的形成与两汉时期修辞学的大发展、审美观念的变革、竖碑风气的盛行等密切相关。从隶书开始,点、线之间出现了较为直接的笔势交接关系,极大地增强了汉字书写的抒情写意能力和空间造型能力。  相似文献   
6.
男女两性之间的相互吸引、相互结合、相互依存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 ,也是一种最奇妙的关系 ,和谐美满、稳定长久的两性结合是人类执着的追求 ,永恒的愿望。而鸟类所体现的雌雄相依、生死相随的生物特性 ,恰合于人的两性情爱的理想境界 ,受到古代中国人的普遍认同。鸳鸯、大雁亦成为中国文化中固定的情爱象征  相似文献   
7.
鹅MYL1基因的克隆及胚胎期表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球蛋白是肌纤维的主要组成成分,在肌肉生长和收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鹅(Anser anser)肌肉总RNA为模板,采用RACE的方法,克隆肌球蛋白轻链1(MYL1)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YL1基因在鹅胚胎期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鹅MYL1基因全长cDNA为1542 bp,编码193个氨基酸残基的肽链.预测鹅MYL1蛋白等电点5.12,分子量21.75 KD,具有典型的EFh和FRQ1结构域,且不同物种间EFh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鹅胚胎期MYL1基因mRNA表达量总体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该基因在胚胎期E7就有表达,E7以后表达量逐渐上升,在E18表达量达到高峰后下降.研究结果首次提供了鹅肌肉组织主要结构基因MYL1的全序列和蛋白特征信息,并揭示该基因在鹅肌肉组织发生和发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论苏轼诗词中"鸿"与"鹤"意象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诗词中鸿、鹤两种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前者具体化为飞鸿、孤鸿、归鸿,分别象喻了苏轼人生历程中的青年、壮年、老年阶段的生命体验,后者以"驯鹤"为主要形式,象喻了主体的品格.  相似文献   
9.
中国鹅的四肢骨骼,分前肢骨骼和后肢骨骼。前肢骨骼由于适应飞翔而变成翼骨,它和足形前肢一样,分为肩带骨和游离部骨。肩带部骨由肩胛骨、鸟喙骨和锁骨组成;游离部骨自近向远,分为臂骨、前臂骨、腕骨、掌骨和指骨。后肢骨骼也分为骨盆带骨和游离部骨。骨盆带骨由骼骨、坐骨和趾骨组成;游离部骨自上至上,分为股骨、小腿骨、髌骨、跖骨和耻骨。本文较详尽地叙述各骨块的形态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雁足传书并非汉代苏武事,而是发生在元代山西陵川郝经出使南宋时一件真实的历史事件,《元史·都经传》及元明清三代各种文献资料,都有明确记载清代许云峤因慕郝经忠贞,遂作《雁帛书》杂剧,敷演郝经出使南宋被南宋拘禁,因雁足传书而归的千古传奇,体现了郝经不辱使命,忠贞不二,成武不屈的民族气节与人格情操太行深处小小陵川县,养育了郝经这样一位忠贞传奇人物,这是陵川的骄傲与荣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