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28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坏块的定义、对数据库的影响谈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情况提出处理方法,并总结部分如何预先发现坏块的措施,对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是很实用的。  相似文献   
2.
付华 《鸡西大学学报》2005,5(5):65-65,68
探究了多层住宅小型砼空心砌块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对指导目前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小型空心砌块建筑墙体设计到位,并在施工中应严格按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裂缝是完全可以控制和防治的。  相似文献   
4.
尽管对话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但它不必然带来教师与学生的精神自由和教学民主。倘对话教学陷入技术主义,必然会产生虚假对话、空洞对话和僵化对话,从而导致对教师和学生新的控制和压迫。我国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任务是走出对话教学的技术主义误区。  相似文献   
5.
李明杰 《出版科学》2007,15(6):68-71
以史料的挖掘、分析为基础,本文从出版体制、人员配置、经费来源、校勘程序、版权保护、选刻对象、发行渠道诸多方面探讨了宋代国子监的出版发行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对宁波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现状调查基础上,认为历史街区保护存在着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衰败两大文化与社会困境。提出突破困境之路在于运用有机更新理论和方法,并从保护与延续整体历史原真性、生活真实性,保护与传承人文社会网络等方面,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方法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对历史街区进行整体原真性保护与更新,维系发展人文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As one of the Partner Groups which were initiated to promote scientifi c exchanges and collaborations between the Max Planck Society(MPS)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the Partner Group led by Prof.Dr.ZHI Linjie was established on May,2010.During the past three years,the group received substantial support from the CAS and the Max-Planck-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MPIP)for extensive exchanges and collaborations on carbon-rich nanomaterials.Productive collaborations between the researchers and the students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NCNST)and the MPIP as well as the collaborations between the Partner  相似文献   
8.
结合客运专线高墩施工特点,从墩柱施工方案选择入手,重点介绍高墩翻模施工,从模板的选择到受力计算,阐述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最后从墩柱施工过程中的砼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措施及预案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施工实践证明,方案合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苏轼以自己的创作经验为基点,以历史的经验为参照,更以其作为诗歌创作天才所独具之感悟和描述能力,对诗歌创作中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作了探究,形成了自己的诗学思想体系,从而充实、发展了传统诗歌理论。关于诗之本质,苏轼认为诗是诗人主体在感物的基础上内在精神境界的自由呈现;关于诗的价值功能,苏轼提出了"诗须要有为而作"的命题;苏轼接受皎然、司空图等人的"象外"说、"味外"说,进一步发挥了司空图的"美在咸酸之外"的诗美观;苏轼吸收借鉴道家的"虚静"说和释家的"空"、"静"观,对创作过程中主体"空静"、"物化"、"神授"、"兴会"等一系列心理过程做出了揭示,形成了具有一定系统的艺术直觉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创建粗糙度动态块的实例,详细介绍了Auto Cad新版本增加的动态块功能、操作方法。对设计人员建立符合个人需求的工具图库,减少重复绘图、提高绘图效率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