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璀璨耀目的唐诗中 ,寄夫诗是很有特色的。透过这些诗篇 ,让我们了解到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唐代妇女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古代女性,丈夫的死亡和遭丈夫休弃都是不幸的。在面临这一境遇时,从法律角度。她们大多可以自由选择再嫁或是守节,这种选择行为从表面看来可以由她们自己来操作,但选择的背后却有着太多牵绊,使女性无法作出忠实于自身感受的决定。当女性对婚姻的选择无法忠实于自身感受。而只能以寻求男性和家庭作为依靠为目的时,那么女性就永远无法成为自己婚姻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当代作家萧也牧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在1950年1月发表后,引起了全国读者的普遍欢迎,但是很快又遭到了文艺界部分人士的严厉批评。这部小说之所以在诞生之初经历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境遇,其中的原因除了与建国初期特殊的政治环境有关外,主要与《文艺报》及其编辑者对这部小说的态度有关。可以说,是《文艺报》编辑人员组织并发起了针对这部小说的激烈批判。《文艺报》通过对这部小说的批判,深刻地影响了新中国文艺创作道路的选择及新文艺批评方式的建构,并且影响了整整一代知识分子表达思想的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4.
代明先 《科教文汇》2011,(16):71-72
"鹿卢剑"其佩戴者多为王侯及其以上的显贵。《后汉书·舆服志》未载佩剑制度,致使在佩剑之风盛行的东汉缺乏直接的正史依据去按佩剑来考证佩剑者的官职。但"鹿卢剑"作为"玉具剑"的一种,使其可以用"玉具剑"代替"鹿卢剑"去商榷汉魏时佩戴"鹿卢剑"之人的官职。因此拙文认为除汉朝"郎官"外,佩戴"玉具剑"的最低官吏为郡守,并得出《陌上桑》中佩戴"鹿卢剑"的罗敷丈夫应是郡守及其级别以上的官吏。  相似文献   
5.
作为儒家的基本典籍,《诗经》三百零五篇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本文通过对两类诗——以征夫口吻写的诗和以思念丈夫的妻子口吻写的诗的研究,来分析出《诗经》所秉持的战争观,即平静祥和的心态和亲近友善的风气,以及崇尚和平、勤劳,不喜杀伐的文化品格,但又对正义战争积极支持和无所畏惧的战争观念。  相似文献   
6.
关于是否应将夫妻互相忠实规定为法律义务的争论 ,涉及到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法理学基本问题的不同看法 ,只有全面、辩证地理解这一问题 ,才能清楚地认识到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夫妻应当互相忠实”的规定 ,是有充分理论依据的 ,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教师家庭化理具有多重性有示范性。教师作为子女,须赡养父母,尊敬老人;作为父母,须抚养、教育子女,关心子女健康成长;作为夫妻,须在人格上相互尊重,情感上相互信任,生活上相互关心,事业上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8.
有关夫妻财产的范围及离婚时夫妻财产分割是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的核心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夫妻财产表现的形式不同,离婚时分割的方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诗经》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民俗、礼俗都有一定程度的折射。《诗经》婚恋诗主要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媒妁之约与自由恋爱共存的婚恋结合方式;"六礼成婚"是主流的婚姻模式,而"仲春之会"则是在特殊条件下的手段及补充;同时存在媵妾制与一夫一妻制并举的婚姻模式。本文试从这些诗歌表现的多元的恋爱状态以及婚姻模式来展现周代各个阶层人民的婚姻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0.
代孕技术作为一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改变了传统生育方式,给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妻带来了福音,同时对传统的生育观和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为了保障代孕母亲、代孕子女以及委托夫妻的合法权益,在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应对代孕生育的主体和生育协议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