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2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个性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智力活动,而且应通过情感陶冶,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潜能,使学生既能保持思想高度集中,又能在精神轻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师生双方的尊重、信任、沟通是情感教育的基础,而它们都来源于基于教师对学生平等的爱。  相似文献   
2.
接受修辞是一门年轻的课程。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构成修辞活动的两极,二者统一在同一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本文试图从修辞接受的社会心理、社会交际、接受主体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说明修辞接受所具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3.
《诗序》是汉代诗学的纲领性文件,并尤其以其对《诗》的政教功能的强调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然而,人们历来所论往往着眼于《诗序》对具体《诗》篇的政教性赋予,而很少从整体着眼对《诗序》中《雅》诗政教色彩的集中展现予以关注。然而《雅》诗却是最能反映《诗》的王道政教性质的部分。从《诗序》对于《雅》的评价与阐发中,能够清楚地看到《诗序》对《诗》的王道政教意义的赋予不但行诸语言,而且在阐释的步骤安排上也存在着更重要的深意所在。了解《诗序》对于《雅》诗的王道政教意义的多层解读,可以更清楚地把握汉代诗学阐释过程中的经学阐释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应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体育事业历来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在这一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发挥体育的基础功能,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就要重新审视从2018—2022年这一历史交汇期的中国体育。2018年和2019年是“历史交汇期”的开局之年,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开创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新局面的关键之年,其需要纪念的体育事件的本质,是以国家独立、改革开放和对外交往为依托,使体育走上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并迎来更广阔的舞台。2020年和2021年需要纪念的体育历史事件,则是体育人在正确道路上开拓进取,在国际舞台上纵横驰骋,最终形成中华体育精神,为全民族提供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2022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篇时刻,体育强国的建设将进入新的阶段。要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参与感,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之路,以人为本、惠民共享,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体育强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对传统和精神的重视,有助于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体育在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重视体育对树立国家形象、服务国家外交的重要作用;重视体育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身体自信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有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被认为主要是由语气和情态系统来体现的。从较新颖的语境和"被…"句型两上角度考察人际功能,可得出:1语境成就人际功能,即具体的语言表达必须跟语境紧密联系并结合表达者的动机,在一定语境下语言的人际意义和交际效果会大不一样;2句型也有人际目的,通过对"被…"句型中"被"字与不及物动词﹑名词和形容词连用的分析,极准确的反映出人际社会中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7.
王维的赠答诗与特定的对象相应,具有正式场合的社交应酬、精神世界的沟通共鸣和诗歌领域的交流切磋三种不同性质。通过赠答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王维作为官员、隐士、居士和诗人的不同身份,可以看到王维内心在身份选择和认同上的困扰。赠答诗反映了王维性格中动和静两种不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交往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 2 0世纪全球性大交往和大发展后的今天 ,交往问题与人的发展问题成为当代哲学的中心视野。令人遗憾的是 ,学术界仍存在着将两者割裂开来的倾向 ,即离开交往去研究人的发展或离开人的发展去研究交往。文章以为 ,交往与人的发展本是两个共生性问题 ,作为社会历史认知和社会发展实践的必要环节 ,只有将两者内在地结合起来实现更高层面的理论整合 ,才能揭示它们的真正内涵和完整意义 ,从而把握当代世界交往与人的发展的根本趋势  相似文献   
9.
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其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国际文化交流,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了解世界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明清时期淄川士人社会交往基础和交往形式等问题的探讨,反映处于不同空间层次之士由于经济基础、政治因素等影响,其价值取向也有所不同,但是他们认同的基础要素是共同的历史记忆、生活遭遇和共同的志趣,而社会交往正是这种认同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