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康德的思想曾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哲学世界,他的教育思想,特别是教育思想的方法论,对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主要是提倡教育实验、提倡整体观———整体教学与发展整体性的活动课程及知行合一、提倡理性和自由,这些方法论的观点对后世教育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康德发现,普通人类的理性能够在日常行为中找到规定他“应该做什么”的根据或法则,康德将其称为普通理性的道德知识。在这一分析中,康德全面分析了行为与义务、爱好的关系,并指出一个普遍必然的道德的行为,不可能同时出于义务和出于爱好。并且当一个义务要求的行为出于义务,该行为即具有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界在德国古典哲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这不仅表现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总体研究方面,出版了《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等一系列有很强理论深度的专著,而且表现在德国古典哲学专人专题研究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成果。在古典哲学原著的翻译方面,也有可喜的进展,如《费希特著作选集》的出版、康德三火批判著作的重新翻译和出版等等。  相似文献   
4.
道德何以可能?康德指出道德只能根源于理性,叔本华却发现理性与道德行为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叔本华对康德的道德学展开了全面的批判和继承,为其建构非理性主义伦理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包含有丰富的德性理论,德性论是其道德哲学研究的目的,具有最重要的地位。康德德性理论的核心问题包括:德性专属于人这种"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只有人才能够拥有德性;从德性与义务、内在自由、准则的关系中才能准确把握德性概念;德性是幸福的前提和条件,德性与"配享的幸福"的一致才是人类道德实践应当追求的目的。当代人们的道德实践应注重道德原则与品格担当的统一,反思个体幸福实践。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认为克罗齐是新黑格尔主义者 ,其实他也深受康德的影响。克罗齐的“直觉说”直接来源于康德的认识论和审美判断力的分析。他以此为理论基石建构的美学体系 ,对康德并没有多少突破。但是并不象朱光潜所说的那样 ,较之康德和黑格尔是一大倒退  相似文献   
7.
宾恩林 《职教通讯》2019,(15):15-22
目前职业教育教科书科学理论并不算完善,即便整个教科书领域也是如此,总体而言存在“功能与目标”“过程与结果”“方法与程序”等三个思维框架下的碎片化探索,这不利于职业教育教科书研究的系统化积累。为了探求职业教育教科书的科学理论,应基于康德的范畴理论,建立教科书科学理论形式框架,汇总、归类已有教科书研究思维,并建构出更为系统的职业教育教科书研究的科学理论。具体行动包括:基于范畴框架阐释教科书以便系统性整合三种理论思维;基于范畴框架重新建立职业教育教科书科学理论的发展框架;职业教育教科书的科学理论建构不能脱离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于纯直观和纯粹概念之间的关系论述较为复杂,并且分散于先验感性论、先验分析论和原理分析论中.在这三层论述的每一种中论述的层次又是不相同的,因而较难把握.文章试图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康德的先天直观和纯粹范畴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道德神学的理性存在是以纯粹实践理性为根据的悬设,其形式表现为: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的二大公设.在其意义上不仅使至善的二因素--德行和幸福得以统一,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格的不断完善与至善的相称"使道德世界趋于最完美的相互和谐之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