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价值。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1-2001.12月间69例保留肋间臂神经和34例切除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肋间臂神经保留组术后48例无感觉方面上的变化,11例发生感觉麻木,1例上肢出现烧灼感,9例上肢出现感觉减退;而肋间臂神经切除组术后3例出现腋窝无汗.18例发生感觉麻木,4例上肢出现烧灼感,9例上肢出现感觉减退。两组之间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x^2=48.1570;P〈0.05);肋间臂神经保留组58例术后未发生患肢疼痛,11例发生患肢疼痛;而肋问臂神经切除组5例术后未发生患肢疼痛,29例术后发生患肢疼痛。两组患者之间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x^2=46.1194;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和疼痛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淋巴液对正常血压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及左室舒张末压[LVEDP]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各项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MAP、LVSP具有显著回升作用[P<0.01],而对休克时LVEP的恢复无明显作用[P>0.05]。提示:淋巴液只能提高休克心脏的收缩功能,在低血容量情况下对休克心脏的舒张功能无明显影响,对正常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30min后,左心室内压的最大上升速率( dp/dt max)和左心室收缩压(LVSP)都显著下降(P<0.01),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却有所增高(P<0.05)。说明心肌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均出现障碍,给少量淋巴液后(用量为0.5ml/100g体重)使休克时下降的左心室内压的最大上升速率和左心室收缩压显著回升(P<0.05),而增高的左心室舒张末压回落不明显,提示淋巴液可改善休克心肌的收缩功能障碍,但对低血容量情况下的心肌舒张功能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颈部淋巴结结核21例病例,以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1997年8月—2005年8月期间的21例颈部淋巴结结核进行临床总结。结果:21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经穿刺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确诊后予以手术切除加抗结核治疗或单纯抗结核治疗后治愈。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以颈部症状为主,明确诊断依赖于穿刺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以手术切除加抗结核治疗或单纯抗结核治疗后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 90α(HSP90α)在人胃癌与癌旁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兔抗人HSP90α多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93例胃癌、癌旁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结果 :HSP90α在胃癌、胃旁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86.5 %、5 9.5 %、71.4 %。HSP90α在胃癌中的表达率高于癌旁 (P <0 .0 5 ) ,而与淋巴结转移癌差异不显著。结论 :HSP90α在人胃癌中表达值高于癌旁 ,此现象说明HSP90α和癌的产生和发展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不同强度急性力竭运动恢复24 h大鼠白细胞计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急性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液白细胞数量影响的差别。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低强度力竭组、高强度力竭组,一次性跑台力竭运动后24 h采血,应用symexF-820半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数。结果:急性力竭运动组的白细胞数(WBC)、淋巴细胞数(Lymph)、中性粒细胞数(Gran)和中间细胞数(Mid)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高强度急性力竭运动组又比低强度急性力竭运动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1)急性力竭运动导致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中间细胞数减少,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力竭运动后24 h机体免疫功能不能恢复到安静水平。2)力竭运动强度对机体的白细胞数影响有差异,强度越高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7.
颈部是全身浅表淋巴结最密集的部位。淋巴结炎、恶性淋巴瘤,各种转移癌常引起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作者总结了4年来72例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理活检资料,得出一定的临床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明肠淋巴循环在出血性休克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应用wistar大鼠45只,分3组观察休克及补液过程中,肠淋巴流量及其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放血前,肠淋巴总流量为0.3±0.02ml/30min,淋巴蛋白浓度为3.30±0.13g/100ml,淋巴蛋白输出量为3.6±0.1mg/10min,无组间差异。休克早期,肠淋巴流量和淋巴蛋白输出量显著降低(P<0.001)P 0.休克晚期降低更为显著;淋巴蛋白浓度休克晚期才低于对照组。回输血液及输入生理盐水,肠淋巴流量且急升高,自补液20min起,肠淋巴流量相当于放血前及对照组的3—5倍,淋巴蛋白出量自输血后2min起恢复正常,输血后30min显著高于休克前,但停止补液后又降低.提示出血性休克及补液时淋巴液及其蛋白的变化,对休克的发展和康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少量胸导管淋巴液和肠淋巴液给予补液干予治疗的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观察其对血压及存活时间的影响,以探讨不同部位淋巴液维持血压的共同特性。结果表明:胸导管淋巴液及肠淋巴液回升血压及延长存活时间作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0.01),而两个治疗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提示:胸导管淋巴液和肠淋巴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均有较好的抗休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肠淋巴液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的影响,对SMAO休克大鼠给予肠淋巴液或血浆治疗,并以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其对血压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夹后90min起,肠淋巴液治疗组的血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4h存活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组与对照组血压和存活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肠淋巴液对SMAO休克具有提升血压及延长存活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