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课是短时间内通过视频展示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信息化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要点,指导学生运用数控车床加工零件,可以彰显突出训练重点、交互性强的教学特点,给学生提供网络化学习新体验.为提升中职学校数控车工训练效果,借助微课重构数控车工训练任务,创设情景化训练氛围,序列化设计微课教学环节,多元评价学生训练成效,为学生提供...  相似文献   
2.
"微课"是指根据学生学习经验与课程内容、目标确定等因素开发出的微型教与学视频。当高中学生开展完全基于"微课"的自主学习活动时,"微课"学习就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生活。这种生活是一种情境性的生活,是一种主体性的生活,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生活。教师只有把握"微课"学习生活的基本特征,才能实现"微课"自主学习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微课这一在国内新兴的教学资源可以有效地改善或解决这些问题,随后提出了高职公共英语微课开发的建议,以期能为这一领域微课的建设提供帮助,最终提升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和学。  相似文献   
4.
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尝试在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动画制作课程中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探索、研究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方法、策略,在研究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基础上,构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制定实施方案,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各环节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绩效,取得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微课能在短时间内直观呈现训练中的重难点内容,帮助学生识别技能训练中的相关设备,学会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方法,具有化繁为简的优势。为提高中职学校电力拖动训练效果,运用微课优化设计电力拖动训练任务,遵循学生特点创设训练情境,实施班内小组训练模式,综合评价学生训练环节,不断激发学生技能训练中的主动性、潜力和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丽 《科教文汇》2013,(25):74-75
以"数字电路"课程为例进行微型课程设计的探讨,微型课程是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联通主义理论,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设计理论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它的本质是"课",又短小而精悍,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微课能为学生传递高度聚焦的优质学习内容,在10分钟内给学生呈现某一个知识点的完整教学活动;微课蕴含着交互性强的教育理念,适合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可以改变教师主导教学全过程的弊端。为提高电子线路教学的有效性,运用微课实施教学方式改革,重点把握导学设计、学习内容设计、任务单自主学习过程设计、学习成效评价设计四个方面,从而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整合在一起,提升中职学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微课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方式,成为学校信息化课堂教改的重要课题,微课具有短小精炼、重点突出、互动性强等优势,切合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实际.中职学校化工制图训练的绘图操作过程复杂,学生操作难度大,运用微课呈现绘图操作的详细过程、动画演示化工设备的内部结构,可以降低学生操作难度,小步推进训练进程,微课的教学优势得到发挥,能够改变...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逐步推进,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微课,是一种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的资源,是一种面向"学"的资源,也是一种符合学习规律的资源。本文首先阐述了微课特点和分类,中职《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特点,以Flash补间形状动画制作微课为例,论述微课制作要点及具体实施办法,并将微课教学环节运用到实践教学进行探索,以提高《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质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在课堂环节的展现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改进微课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由此总结出微课设计需要注意的六种技巧。  相似文献   
10.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教活动是科技馆在互联网时代拓展自身科学传播渠道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丰富场馆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文论述了开发此类活动的必要性、设计思路并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线上和线下展教活动各自优缺点及二者结合后的互补效果。同时以展品微课在展教活动中的应用为例,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以此为不同年龄段公众提供满足其学习需求的科普资源,更好地传播科学精神,传授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培养公众科学思维,助力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