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末的中国女性写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女性写作的第三次高潮,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度都超越了前两次,即五四时期及80年代的女性创作。这一时期的创作,改变了以往女性写作中仰望男性的精神传统,以抗拒的姿态将男性从文本中心地位放逐到边缘地位,甚至走向极端———男性缺席,女性独语。这种对男性极度绝望的写作方式也使女性解放自身的努力再次陷入了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文学理论和语篇分析的方法讨论澳大利亚女作家海伦.加纳创作的短篇小说《黑暗,光明》,力图用宏观的文学理论引导微观的语篇分析,使文评观点和语言理据相互佐证和支持。研究发现该作品具有较大的语篇潜势:作者集中使用心理过程、语言过程和关系过程等及物性特征,充分又微妙地实现了作品的主题意义,即一个群体强烈的"他者"意识。  相似文献   
3.
鲁迅《野草》中包含了三种话语模式,即独白模式、对话模式和自由间接引语模式。这些具有不同表达效果的话语模式的运用,生动地展现了鲁迅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自我灵魂的剖析,表达了他复杂的情感体验和思想矛盾。  相似文献   
4.
<雅各的房间>、<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以及<海浪>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长篇意识流小说代表作.为了真实地描绘出人物内心不同层次的活动状况,弗吉尼亚·伍尔夫运用了内心分析和内心独白的创作方法.作为非传统的表达手段,它们在上述四部文本里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起步阶段的内心分析逐渐过渡为日益成熟的内心独白,而间接内心独白的手段则完全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弗吉尼亚·伍尔夫又以回忆、自由联想和象征符号的显现为文本的主要辅助方法.通过这些创作手段,弗吉尼亚·伍尔夫叙述了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勾勒出意识的全方位变动.  相似文献   
5.
This article describes Mikhail Bakhtin’s 20th century work on dialogue as it may serve one engaged in the teaching as a vocation and existential pursuit rather than as a job or profession. Dialogue, as theorized by Bakhtin, within the pedagogical real, potentially becomes a mod of being through which the individual engages in the project of selfhood, a task basic to the human enterprise. For Bakhtin, dialogue was in part a structure within and through which we come to consciousness and give flesh and meaning to our existence. According to Bakhtin, the structure of self is dialogical and unfinalizable, meaning that each individual comes to consciousness through dialogue with some other. From a Bakhtinian perspective, the, selfhood as a dialogical formation constitutes a fundamental relation by which we much participate without end, making dialogue an unavoidable social activity immersed in language.  相似文献   
6.
《躺在黑暗中》是斯泰伦的成名作。小说通过主人公悲惨而短暂的人生记录了社会、情感和精神等方面混乱无序的状况。作者使用了多视角叙述、内心独白和并置平行等创作手法深刻地透视了小说人物,特别是悲剧主人公在面临传统道德沦丧、宗教信仰危机时,所经历的内心冲突和痛苦挣扎。  相似文献   
7.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早期诗歌的代表作,揭示了西方现代人格分裂的深刻主题,并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出鲜明的独创性。艾略特在诗中以悖论为框架,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刻分析,佐以象征、内心独白和典故等手法,其诗艺的标新立异影响了他以后的诗歌创作,奠定了艾略特现代主义诗坛领袖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心灵恐怖是爱伦.坡的哥特小说极力张扬而呈现给读者的另类体验,几百年来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本文借助《泄密的心》这个世界经典的心理小说,从其根源及艺术特色,剖析了爱伦.坡小说的立意本质,从而诠释了恐怖源自心灵这一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独白”与对话式教育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话式教育内含“独白--对话”之间的相互包含、循环再生的“生态”结构关系。对话式教育基本上是由作为片段的师生各自的“独白”链接、融合而成的。现实语境中存在两种“独白”:一种是实质为独断的“独白”;一种是个人言说之“独白”。不可将“教育中的′独白′”--概地隐喻为独断,否则便会将“教育中的′独白′”与“′独白′式教育”混为一谈。完全消解了“独白”的“′对话′式教育”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为促进学生主体的确立和主体间性的生成,必须既倡导和强调“对话”,又鼓励和尊重“独白”,把包括“独白”在内的“对话”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对话”与“独白”的必要张力中理解和构建对话式教育。  相似文献   
10.
作为香港“新电影”的突出代表人物,王家卫以后现代主义电影关学观对电影的叙事语言、故事主题、画外音独白、色彩运用和电影噱头等电影元素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选择即兴的拍片手法,将叙事文本模糊,转而用碎片式的创作风格来粘合情节,通过人物情感自白来表现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呈现出人物间的情感冲突,刻画人物“寂寞个体间的无言交流、孤寂情感的另类诉说以及孤寂被拒的情感基调”等心理底色,形成王家卫独特的电影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