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4篇
教育   550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是以例句形式通过比较来阐述在使用英语时注意语气的委婉性。文中分别谈到请求命令的委婉表达以及回答的肯否定、劝告的委婉表达和建议的委婉表达,还有如何巧妙地利用时态达到委婉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数理统计的方法表明,金元山东词人入声韵应该分为月帖部、药铎部、屋烛部、昔职部、质物部5部,而不是像李爱平、宋洪民所分的3部。  相似文献   
3.
即兴伴奏绝是集技术与艺术于一身,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实用性极强的技能。练习即兴伴奏,要按步骤多进行纯粹的和弦练习,要将和弦与具体调性结合起来进行实践练习,灵活选用伴奏类型,以丰富自己的伴奏手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伴奏水平。  相似文献   
4.
作为夏衍美学思想转变后的一力作,其成功自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作品中刻意营造的情景氛围 无疑是作品获誉的一个关键,抗战前夕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小人物方方面的悲苦,生活重压下"屋檐下"住户们扭 曲了的情感生活,梅雨天带给他们的无尽的烦恼,这些共同组成该剧阴晦沉闷的情感基调,孩子们的歌声透给 这一情调丝丝的亮色。  相似文献   
5.
音程的听辨     
音程的听辨是音乐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包括分析音程的结构 ,音响色彩的熟悉 ,以及音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文章中对这些关系一一对应分析 ,并用深入简出的方法来阐述音程的听辨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别对不同汉语水平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进行了汉语声调的听辨实验。实验结果发现维吾尔族学习者容易混淆二声与三声,因此二声和三声的听辨正确率较低,一声和四声的听辨较容易。由此推断维吾尔族学习者首先习得一声和四声然后是二声和三声,同时不同的语音环境时声调辨别正确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体诗是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声调系统来调平仄的,从普通话声调分析近体诗平仄的关键在于辨认古人声字,这里以古今声调的对应关系为依据,归纳了排除法,声母辨认法,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对应法等3种方法,使古代诗歌爱好能以他们所熟练掌握的今声调准确分析近体诗的平仄。  相似文献   
8.
日语教学中常见语音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生在学习日语语音发音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日语教育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通过分析研究在日语教学中常见的语音错误,找出其原因所在,并提出改进对策,以改善我国学生的日语语音面貌。  相似文献   
9.
采用统计法,全面统计了江有诰《诗经韵读》中为韵脚字标注的声调,共计277字例。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江氏给韵脚字标注的声调大部分是正确的。但同时发现,江氏未能认识到声调的发展变化,为追求"声韵谐适",改易了31字例的声调,这是他早期理论认识上的缺失,也是其古音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邵阳  魏俊忠 《海外英语》2011,(10):90+93
Through the discussion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ories, types and uses of English intonation, it is found that inton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oral communications. Proper use of intonation lies in knowing their functions and in the ability to correctly utter the patterns. Therefore, intonation theoretical knowledge is crucial and helpful to the English phonology teaching; and teachers need to properly incorporate intonation knowledge into teach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