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世纪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著名小说《弗兰肯斯坦》不仅是英国最著名的哥特小说之一,也是西方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该作品处处弥漫着恐惧气息:对孤独的恐惧,对知识增长科技进步的恐惧,对生育的恐惧。对这些恐惧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洞悉作品的内在涵义和种种暗示,并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聊斋>是一部奇书,较之以往的作品有巨大进步,但由于作者的男性本位主义和性别现上的局限,在塑造爱与美的女神的同时,又将一些女性巫化与妖化.我们通过对这些被侮辱.被扭曲的形象透视到了作者于无意之间反映出的那时那刻的女性生活状态.这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在以一种扭曲的方式反抗着.尽管如此,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魍魉"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多重含义,其具体形象的发展存在着一个流变的过程,魍魉的最初形象并不可怕,应该是"兽类""影子",在流传过程中,受到历代造神运动的影响,"魍魉"的形象经历了先神化后妖魔化的过程,最终形成现在的鬼怪形象。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里的人与异类遇合故事虽然篇目较多,但根据内容大致可分为"艳遇"和"惩戒"两类。可以说艳遇类故事包涵了一个封建时代失意文人的某种希冀和幻想,而惩戒类故事则是为了宣扬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5.
从整个仪式来看,赛戏是群体性祭祀行为,是将祭祀仪式作人物形象的图解。但它确又是戏,有人物角色、舞蹈动作和故事情节搬演等方面的戏剧审美因素,因而人们将它认为是敬神为主兼以娱人的祭祀仪式剧。赛戏活动一般是每个台口演出4天,包括报赛、迎喜神、刮街、斩旱魃、说夜书等固定程序。《斩旱魃》是赛戏独具特色的仪式剧,它的内容强烈地体现了原始的雩祭意识。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围绕着唐僧取经这个中心,突出的是人而不是神,“人-人间-社会”是主题线索,而“人”又是复合式的带有特殊性的人,神、佛、妖、魔都由这个复合式的“人”去发生关系,因而也就都处在了次要地位。作品以妖魔对“人”的向往与追求,赞美了人;以孙悟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赞美了治世追求者。所以,《西游记》是从高视点上突出了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7.
亭鬼、亭怪传说是汉代诸多神秘现象之一。亭鬼、亭怪传说中的冤魂申冤、鬼怪杀人等内容虽然荒诞,但其中的某些情节不仅能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找到根源,而且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和治安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