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小说创作一开始,就与以“娱乐,消闲”为主要目的和追求的通俗小说,大众文化区别开来。他指明,自己所写的是严肃的“为人生”的小说,这正是鲁迅所开创的“五四新小说”的最本质的特征。钱迅所提倡并身体力行的“为人生的文学”是,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的,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真的文学;是关注下层人民,着重揭示病态社会的人的精神的病态的文学,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而它最终指向的是绝望的反抗。作为一个无限丰富却又充满本体性的困惑的灵魂,鲁迅是在真实与说谎的矛盾的张力中来蜓与作的。正是时时面对这样的写作的困境,就决定了鲁迅小说写作上的一系列的特点:本体性的隐喻性,“复调性”和音乐性。鲁迅在自评小说时,提出了一个审美标准:“从容”还是“逼促”。这是鲁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2.
船山诗学将诗歌视为以乐章美为核心的审美整体。这一乐章美效果是通过多层次的节奏运动来实现的,主要表现为诗歌的意义节奏、语体节奏和情感节奏三层。具体来说,在船山诗论中,诗歌的整体音乐性被视为一种基本的诗歌特质,可看作一种本体,三种节奏作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表征,可视为具体的"用"。在这个"一体三用"的关系中,作为诗歌之"体"的音乐性对各种节奏有统摄作用,作为具体之"用"的不同节奏则对诗歌的音乐性有凸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诗体的更遮变化,诗歌精神的转型,都伴随着诗歌语言的变革而发生.当代诗人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对语言还原这个世纪性的难题写出了自己的答案,用新的语言方式为当代非英雄的凡人在诗坛提供了舞台.但是,由于他们把那种平面化、自由化的语言当成诗歌语言追求的重点,也使诗歌语言面临着巨大困境.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就是将其综合化与民族地方音乐融合,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新举措,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音乐教学综合化与民族地方音乐融合,有利于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音乐,能激发学生尊重艺术情感,促进学生理解多元文化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充分发挥本土民族音乐以外学科始终为民族音乐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的诗歌音乐观是在中国新诗第一个十年的理论成果上进行深化的。他批判地吸收了自由诗派、格律诗派及象征诗派在诗歌音乐性上的理论成果,博取众长,形成独具一格的理论体系。充分的生理与心理学阐释、涵盖抽象情绪的动态体系是他理论的创新之处,但也有概念的混用和滞留于格律的历史局限。文章讨论朱光潜的诗歌音乐观在当代语境下的意义,既是对当今诗坛创作的反动,也为新诗音乐性的理论建设提供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6.
香港作家董启章长篇小说《体育时期》是一部将音乐艺术特征赋予小说创作的典型之作。作者在小说内容中有意运用日本摇滚歌手椎名林檎的音乐,使其成为推动小说发展的线索。同时,小说的整体基调与椎名林檎音乐精神相互呼应,构成文本与音乐更深层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画家的眼里,世间万象不是尺寸精确构造分明的具体物象,而是一幅整体和谐的时空境界,一曲高低起伏节奏流动的音乐般境界,不是一个一个互不相干静止不动的零部件,而是一部似离而合流畅时间贯穿空间的生命乐章,不是一片静寂无生意的死气沉沉的画面,而是在高下远近的交错起伏中有节奏的律动,从而具有了诗意的意境和音乐般的气质。  相似文献   
8.
《乌鸦》一诗是美国诗人、小说家及文论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代表诗作。该诗形式优美、音乐性强、哀情切切、感人至深。诗中主题与述者的确定、时间与空间的安排、意象与结构的选择、用词与音韵的策划等等诸种艺术手段完美的结合正是爱伦.坡自己的诗论与艺术追求的具体化:主题、述者、意象与结构的确定选择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哲学,而其时间、空间、用词及音韵的安排策划则体现了他对艺术效果的追求。该诗的成功实践也与后来的相关理论不谋而合。《乌鸦》是缠绵的、哀婉的、凄美的,其艺术魅力将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9.
音乐美是中外古典格律诗歌有别于其他文体的基本特征,诗歌韵式与音乐调式具有同构性。本文具体分析诗歌韵式与音乐调式的组织功能、音乐调式和诗歌韵部的色彩、音乐的转调和诗歌的转韵、调式和韵式对节奏的影响、汉诗"衬韵"与西洋"ab"韵等同构关系,从中外传统诗歌韵式中为新诗韵建设提供借鉴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诗文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诗史上开一代诗风的戴望舒,以其对音乐性的追求与反叛、对象征主义的融汇及无韵自由体诗的开创对中国新诗文体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