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6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油田企业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在企业管理占有重要地位的财务人员,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油田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来探寻油田财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障碍原因,努力寻求财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询问闵豫在中国科协代表会议的"会议简报"中所说,大庆等油田的发现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无关问题,蒋其凯代答是记录之错;第二部分辩明黄汲清说大庆等油田发现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无关;第三部分辩明张立生"论大庆等油田的发现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无关"之文。客观事实是,李四光在1935年先后在英国八所大学讲学的讲稿《中国地质学》与1954年3月1日在石油管理总局所作的报告的讲稿"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资源勘探的远景"中,都主张在新华夏沉降带中寻找石油。大庆油田就位于新华夏沉降带中,能说与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无关吗?  相似文献   
3.
吉林油田浅气层区块较多,井控风险高,井喷失控后造成的危害较大。文章对该油田浅气层特点、分布及形成原因、存在的危害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加强井控防范意识、严格落实一次井控措施、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提高班组应对突发险情的防喷处置能力、发现溢流及时关井、关井后节流循环、压井恢复井筒内压力平衡等应对措施,对浅气层钻井施工井控安全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素质特点,结合学生工作岗位实际,从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油田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南堡油田M区的低效-无效井进行了统计,将低效-无效井分为低产液、高含水、关井和措施成本过高4类。分析了对不同类型低效-无效井特征及形成原因,指出低效-无效井形成原因在地质上表现为:(1)地层能量亏空,(2)储层非均质性强,(3)储层剩余可采储量少;在油藏管理上表现为注水滞后,注水效果不理想。提出了以水井措施为核心的不同类型低效井治理原则。研究成果在南堡油田M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是对油藏从“产量管理”向“效益管理”转变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七个泉构造为例,借助岩心薄片观察、物性及地震解释,提出了背斜构造带中烃类初次运移方向主要为顺层面侧向运移,并在背斜核部深层聚集,随后沿裂缝等路径向浅部储层分散.油藏分布具有深部大、浅部小的特点,为挤压盆地中背斜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油田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块 (或地质含油构造 )组成的 ,石油区块的投资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从经济收益上考虑 ,而且还要涉及环境、地质、风险等多方面的因素。应用模糊数学的理论 ,对油田区块进行综合评价 ,符合我国油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吕平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3):128-129
选择5类要素、25个指标构建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竞争力指标体系。利用专家调查法和多元线性综合判别函数方法对中国石化各油田研究院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五个油田研究院划分为三类研究院,并运用一个九区矩阵对三类研究院进行核心竞争力定位。最后指出了各油田研究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南堡油田某采油区电泵井总井数30口,其中电缆绝缘值低或者无绝缘的风险井18口,占电泵总井数的60%.为了防止这些高危电泵井躺井影响产量,针对这些高危电泵井加强了精细化管理,结合油井实际的生产状况,及时分析电流、压力、液面、泵工况、清蜡、加药等现场资料,摸索制定出高危潜油电泵井的现场管理方法,延长了油井的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10.
油气藏开发地质学学科定位及教学内容体系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的学科内涵、归属与教学内容体系。该学科为广义的石油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为一门研究油气田发现后至开发结束全过程中的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科。研究对象为油气藏地质系统,包括静态系统(格架一储层一流体)和动态系统(油藏性质变化及剩余油分布)。该学科为地质与油气田开发的交叉学科,但核心为地质。学科的课程包括基础、核心、外延三大类的系列课程,其中核心课程为油矿地质学,教学内容以油气藏地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