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永别了,武器》一书中,海明威以极为欣赏的笔调描写了女主人公对所爱男性的依附和牺牲,反映了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父权观念。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古代的"婆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代的“婆权”是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因缘群体共有制及父家长制的产物,它是父亲长专制集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便是以父系血缘群体利益为重。兼备德,能,勤,绩是传统妇女获得婆之权力与权利的内在条件;娘家经济与政治实力则是其成婆的外在条件与保障。婆权是由相夫权,教子权与御媳权共同构成的,前一个权利都是后一个权利的基础和保障,其权力与权利的大小程度,行使范围,也随着基础的雄厚与保障的有效而只不过递增趋势。但说到底,地大大不过在去,婆权毕竟是父权的产物,它只能与父权如影随形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3.
胡赛尼的小说《灿烂千阳》从女性的视角诠释了玛丽雅姆与莱拉由敌对走向团结互助的生死情谊。强大的父权制在家庭和社会两方面挤压了女主人公们的生存空间,使她们成为男性的附属物和私有财产。但她们最终觉醒了过来,互助合作,顽强反抗,终于获得了女性的自我和人性的复归,谱写了一曲从迷失走向觉醒和反抗的女性赞歌。  相似文献   
4.
十七年文学是阶级与政治泛滥、性别有意识解构的“父”性政治特权时期,也是男性“文学父权”神话之笔蔓延、创造隐喻意味及传统意象的特殊阶段。阶级和性别的结合,并非证明性别比阶级更具特权性,只是对传统神话的分析批判多了一层视域。  相似文献   
5.
细读革命文学女将白薇的文本,其字里行间无不贯串着对以男性为中心、以长者为本位的老中国父权制文化体系的质疑、批判和反思,以及对女性生存状态、政治权利、社会价值的密切关注;她不断进行文体实验,是难得的跨文体全能写手;由于中村吉藏的指导及国内革命的形势的剧变,她从表现主义逐渐走向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也具有影响研究的标本意义.随着"她世纪"的到来,今天被人淡忘的白薇及其作品必将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对黑人男性奶人成长历程的描写是通过男女两性的冲突和人与生态自然的关系来展现的。透过男主人公奶人的成长经历,莫里森告诉人们女性与自然在许多方面有着天然的亲近;而只有融入自然和理解、关爱本民族的女性,黑人男性才能从自然获得智慧和力量,并在两性的和谐中使生命变得圆满。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女性主义为视角,探讨威廉斯在《玻璃动物园》戏剧中极具代表性的两位女性人物,分析两位女主人公在父权中心社会下的痛苦和不幸。揭示该剧的引申社会意义——父权制社会中女性作为"他者"被压抑﹑从属的地位,男人拯救不了女人的命运,依赖父权中心最终将走向悲剧。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马丁·伊登》自出版以来备受关注,主人公马丁·伊登更是批评界争论的焦点。许多批评者认为,女主人公罗丝是"谋害"男主人公马丁·伊登的"凶手"。但从性别视角来看,罗丝并非"凶手",而是受害者。整个故事中,罗丝受制于父权社会,扮演"引诱天使"和"驯兽师"诱惑、规训马丁·伊登,是一只不能"自我言说"的"沉默羔羊"。  相似文献   
9.
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复活》中表现出比较成熟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这部作品,可以发现父权制下男性对自然的统治与女性的统治的一致性。托尔斯泰表达了对女性遭受土地生存权利和爱情婚姻权利的双重剥夺的不满,揭示了沙俄男权社会制度是危害女性生态发展的根源,并对女性自身意识觉醒和生态方向的救赎发展进行了多种探索。  相似文献   
10.
舒静 《海外英语》2014,(12):178-179
Wili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portrayed two female images in his representative work Vanity Fair: Amelia Sedley and Becky Sharp. Through analyzing the minor status and role of women in the patriarchy society, the feminism represented by Becky who actively tried to change her life and the mild and the kind-hearted traditional female image represented by Amelia,the paper reveals the social status and role of women in the patriarchy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