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1篇
教育   281篇
科学研究   4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本文以Lackoff&Johnson的隐喻认知理论为理据,尝试分析隐喻的修辞意识及其认知机理。文章以实例证明隐喻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人类的隐喻思维无处不在,而跨域映合正是隐喻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高校学报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从高校学报的功能和作用,国家政策对高校学报的支持,网络为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存空间3方面分析了高校学报存在的基础.提出了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重视组稿工作,提高学报的学术水平;加强政策导向,发挥窗口功能;突出优秀学科,创建特色栏目;争取成为国际重要检索期刊的刊源;加强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师专的课程改革应该关注学生、关注师范性、关注地方性和基础性.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总结了我国东方文学学科发展的三个突出特点,概括了当前学界有关东方文学研究的四种主要内容,反思了当前的研究与教学现状.指出在研究上应加强东方文学自身本体的深度研究,拓宽比较视野、思路与方法,重视翻译、拓展翻译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上,应克服"欧洲中心主义"、学科设置与课程安排等方面的困扰,重视并加强本学科的基础教育,提高学科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高等院校的本学科从业者的研究与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学自主招生改革的成效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试点到逐步推行,我国大学自主招生制度历经了10年改革历程。参与自主招生的大学在招生宣传、组织报名、命题、组织考试、笔试、面试、招生、考试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在建立多元化考试招生方式、利用招生自主权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获得了初步的改革成效。而促进考试公平、进一步提高考试科学性,建立稳定、系统的考试制度是大学自主招生改革的努力方向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优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策略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朝辉 《教育科学》2006,22(2):59-61
教师专业发展是优质学校建设基本维度之一。优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关注教师的日常生活,使教师在日常生活情境中促进自己的发展。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取向,我们提出了优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反思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逐步显现出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对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价值取向、思维方法、教育效益等方面进行理性的反思,试图为深化新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注释刑法的层面入手,从社会的层面和规模对"婚内强奸"这一非常具有现实价值的话题进行深度分析,从中国的立法现状及选择模式出发,透过这一现象对其所应体现的法哲学意义进行一些最基本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是教师的学术资源检索和学生扩充知识技能重要的学习场所,其功能的完善和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建设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场所,为学生和学校做好服务工作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就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点及发展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铁凝在《永远有多远》中诉诸人物故事展开一种道德的反思,人文精神的追寻。她以"永远有多远"的询问和期待,对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美德在商业大潮冲击下的迷失与残存进行了深入的历史思索,表现了自身的人文理想及道德期盼。铁凝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主体精神,即对女性的生命关爱和深刻的女性忧患意识。《永远有多远》是铁凝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白大省的形象是铁凝对女性自身的弱点的再度思索,并由此引导人们思考:在当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存哲学,换句话说,要追问"我们在哪里?"。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体现了"五四"以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