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5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的诗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和联绵词 ,这不是偶然的现象 ,而是这两类词的召唤特性和陶渊明的审美观的宿命的遇合 ,其结果自然形成了这两类词在陶诗文中的独特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明代是中国古代楚辞学史上研究宋玉成果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个朝代。在宋玉作品的艺术探讨、真伪鉴定和整理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3.
《平妖传》是一部近代汉语文献,一直以来,关于该书的研究成果不多见。笔者经过初步考察,发现其中一些语言现象是有深入研究的必要的。近代汉语时期,时间副词得到了长足发展,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1、数量的增加;2、新旧的更替;3、表时分工的细致化;4、文言词语使用的定型化;5、“三时”发展的不平衡。究其原因主要与汉语自身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左传》选篇《郑伯克段于鄢》(见隐公元年)中的"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一句。历来对"聚"的解释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聚"是聚集粮食或粮草;一种认为"聚"是聚集民众。本文从各种文献角度考察,得到"聚"为聚集粮食或粮草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成熟的编年体史书,以其叙述的典范性为后世史传文学和叙事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在叙事方式上亦史亦文的特点,以及它在叙事方式中体现的思想性和兼容性,都超越了之前所有的历史著作。文章以叙事角度进行文本分析,藉由对《左传》叙事结构、表现形式及其话语的把握,凸显它作为一部史书的浓厚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6.
贿赂是国家的伴生物,在《左传》中也有相关记载。本文着重分析《左传》中的贿赂所涉及的受贿者、行贿目的、以及贿赂的危害等。《左传》中的受贿者大致可分为国家与个人两类;诸侯国之间行贿多是为了避免战争或追讨叛乱之人,个人行贿一般是为了一己私利。贿赂的危害性是非常严重的,可喜的是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一点,并用实际言行来反对贿赂。  相似文献   
7.
《易传》作为公认的哲学著作 ,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美学艺术原理 ,因此它对我国传统的文艺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到书法艺术上也是如此 ,故在此从字体的演变、结构以及书法理论史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书法艺术与《易传》的同构关系 ,并且认为传统的书法艺术理论直接受到了《易传》阴阳互动理论和“通变”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类象思维的产物,相术对较近时间的前景可以部分测知,而对几百年远的情景则难以预见。但这种技术进入《左传》、《国语》等典籍之后,作者必然进行改造,以服务于他的写作目的,于是就与本来意义的神秘技术有了差异。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先生在其《管锥编》中侧重挖掘《左传》的文学价值,本文旨在对其研究中关于"史"与"诗"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论内涵进行阐释,着重探讨《左传》对后世文学理论,尤其是诗歌理论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基《春秋明经》是为举业而作,有因循《春秋胡氏传》的思想内容,也有超越《胡传》的思想内容,研究《春秋明经》的思想需要与《胡传》进行对比甄别。《春秋明经》在夷夏问题上,坚持以夷夏之辨为礼义之辨,没有狭隘的民族观念。《春秋明经》的天人感应说承自《胡传》,与刘基自己的天人感应观念有区别。《春秋明经》的著作年代应当在青年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