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478篇
科学研究   99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oybean accounts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global production of oilseed and more than a quarter of the protein used globally for human food and animal feed. Soybean domestication involved parallel increases in seed size and oil content, and a concomitant decrease in protein content. However, science has not yet discovered whether these effects were due to selective pressure on a single gene or multiple genes. Here, re-sequencing data from >800 genotypes revealed a strong selection during soybean domestication on GmSWEET10a. The selection of GmSWEET10a conferred simultaneous increases in soybean-seed size and oil content as well as a reduction in the protein content. The result was validated using both near-isogenic lines carrying substitution of haplotype chromosomal segments and transgenic soybeans. Moreover, GmSWEET10b was found to be functionally redundant with its homologue GmSWEET10a and to be undergoing selection in current breeding, leading the the elite allele GmSWEET10b, a potential target for present-day soybean breeding. Both GmSWEET10a and GmSWEET10b were shown to transport sucrose and hexose, contributing to sugar allocation from seed coat to embryo, which consequently determines oil and protein contents and seed size in soybean. We conclude that past selection of optimal GmSWEET10a alleles drove the initial domestication of multiple soybean-seed traits and that targeted selection of the elite allele GmSWEET10b may further improve the yield and seed quality of modern soybean cultivars.  相似文献   
2.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查统计,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8种。其中,I级保护植物7种: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莼菜、珙桐和光叶珙桐;II级保护植物21种:黄杉、蓖子三尖杉、巴山榧树、野大豆、连香树、樟树、闽楠、桢楠、花榈木、红豆树、鹅掌楸、厚朴、凹叶厚朴、水青树、红椿、毛红椿、金荞麦、喜树、香果树、川黄檗和榉树。该区国家保护植物的物种数、I级保护物种数和II级保护物种数分别占湖北省分布的60.9%,87.5%和55.30%。根据这些植物在该区分布集中、居群规模小、片段化严重、垂直分布明显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种子法》虽是一部比较成功的法律,但在笔者长期的执法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将来的立法中予以修正完善。  相似文献   
4.
对黄山地区香果树种子贮藏及发芽能力等进行了研究,设置常温、5℃、-5℃三种温度进行贮藏,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分别对其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5℃是香果树种子贮藏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5.
丙烯基芥末油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从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种籽中提取丙烯基芥末油的方法并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了新的研究。经过多次实验验证了文献记载的工艺“水解——蒸馏法”在常温常压下出油率低,进而根据影响反应的关键探索出了可行性提油生产工艺“水解——油萃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钠盐(Na2SO4和Na2CO3)胁迫对红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盐胁迫对红麻种子的发芽指标和活力指数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强.浓度10~50 mmol/L的Na2SO4胁迫下,红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但活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而当Na2SO4浓度为100 mmol/L时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Na2SO4浓度为200 mmol/L时种子不能萌发;Na2CO3浓度≥50 mmol/L时,红麻种子不能萌发.相同浓度下,Na2CO3比Na2SO4对红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INTRODUCTIONRiceseedharborsadozenofplantpathogen icbacteria (Gotoetal.,1 988;Xieetal.,1 998) .Thebacterialpathogenscausearangeofricediseases,someverydestructivewhileothershavenoeffectonricecropgrowth .Inthisstudy ,wefoundalargenumberofbacteriaasso ciatedw…  相似文献   
8.
长青自然保护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青自然保护区内种子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仅中国特有植物就有30属,占全国特有属总属数的11.67%,占长青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4.12%,隶属于26科.其中单种属17个,少种属12个,两者共占保护区的特有属总属数的96.67%,多种属1个.保护区内的特有植物以温带性质为主,并且具有明显的古老性.特有植物与毗邻省区有广泛的联系,特别是与四川、湖北、陕西化龙山的联系最为密切,共有的特有植物比例高.同时也表现出与整个秦岭地区植物区系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长青自然保护区不仅在地理位置上,而且在特有植物成分组成上与“川东—鄂西中国特有植物分布中心”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禹州大鸿寨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鸿寨位于河南省禹州西北,属暖温带区域.经调查,有种子植物121科、558属、1159种.经研究发现大鸿寨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共有15种典型分布和15种变型,植物区系特点:以温带成分为主,兼有一定热带成分,具有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交替的特征;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具有原始性特点;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与其它植物区系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离骚》中出现的部分植物称谓进行比较,发现英译后一个事物衍生出不同的形变,指出翻译判逆结果是具有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