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篇
教育   176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沉默权制度有默示沉默权制度和明示沉默权制度之分,其适用阶段也各有不同。本文认为,中国不宜实行明示沉默权制度,因为其既未体现真正的平等和公平,又不利于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也无法根除刑讯逼供这一司法顽症。中国现行法律既存的有关法律条文基本符合默示沉默权制度的构成要件,但还存在缺陷。为此,要确立自白任意性规则;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和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则,实施直接言词原则建立和完善监督保障机制;完善律师辩护制度。确保默示沉默权制度的落实。坚持“公正与效率”的司法工作主题,创建让世人耳目一新的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沉默在叙述文本中的再现,特别是以宗教文本为例。本文提出四点来阐释沉默和言辞表达之间的关系。(一)沉默是文本之要素及策略;(二)沉默沟通的行为;(三)沉默的力量犹如语言;(四)沉默再现的方式,即是沉默意涵的一部分。借由分析二则禅宗公案,本文将试论文本如何叙述及展现沉默,及沉默的意义为何。  相似文献   
3.
沉默权的中国化是一个把根源于西方文化传统的法律制度“移植”到中国并和中国的现实相结合且良性运行的过程。因此,沉默权的实行一定要和中国现实“对接”,否则盲目引进就会“水土不服”,甚至“南橘北枳”。沉默权的中国化会在立法、司法及其人们观念方面产生问题,并且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郭德刚事件由公众人物与媒体之间的司法纠纷演变成一场有关公共道德和社会风气的大讨论.传统媒体在事件中大都持批评郭德刚的立场,网络舆论则经历了由"倒郭"到"挺郭"的转变,造成传统媒体和网民立场差异的根源是公众对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越位及公权力介入公共讨论的不满,以及网络舆论的"反沉默螺旋"效应.郭德刚事件凸显了权力与公众冲突时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角色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的出现,使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播方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交际方式和交际环境的日益更迭,随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而受众的广泛使用,使得这些网络语言迅速走红,成为当下时尚的网络流行语。文章主要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界定以及对最近几年网络流行语的深度剖析,从新媒体作用、受众影响以及语境关联的推动三个方面,阐述了“沉默的螺旋”对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In response to the widely publicized failure of most pollsters to predict the winner of the Bangkok governor election on 3 March 2013,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ublished results of opinion polls in the news media to see how they had affected the voter preference and what errors existed. The study analyzed a series of poll results by five major pollsters for the pre-election and exit polls during the governor election campaign from January to March 2013 and, then, compared them with the final results of governor election. The poll results lent partial support to the spiral of silence theory. Among all pollsters, only NIDA Poll projected the right prediction for Democrat candidate M. R. Sukhumbhand Paribatra as the winner. Its pre-election polls showed his final victory occurring in the last leg of the election campaign as a result of the late swing voters against the ruling Pheu Thai Party attaining monopoly on power. Suan Dusit and Abac Polls showed the existence of the bandwagon effect for Pheu Thai candidate Pol. Gen. Pongsapat Pongcharoen. Besides their polling effects, major factors accounting for errors included shy Democrat factor, late swing of voters, sampling error, and nonresponse bias.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链路层的复激活算法可以提高语义系统的检错性能。传统方法采用自适应模式匹配方法实现语义系统的跨层链路复激活,当检错码冗余数据块随机放置时,不能有效实现语义检错。提出一种基于检错码静默补偿的跨层链路复激活算法,构建语义系统网络控制模型,设计检错码编码数据块放置方法,提出检错码静默补偿机制并实现跨层链路复激活算法改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能有效实现语义系统检错码跨层链路激活,谱峰复激活搜索明显,任务执行精度提高17%,算法在语义网通信编码设计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袁凌  易麒  韩进 《软科学》2016,(11):96-100
基于人—情境交互视角,探讨了具有中国儒、道两家思想特性的谦卑型领导对下属沉默行为的作用机理。480份企业员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谦卑型领导、组织认同与下属沉默行为呈负相关关系;组织认同在谦卑型领导与下属沉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下属权力距离强化了谦卑型领导对下属沉默行为的负向影响,即下属权力距离感知越低,谦卑型领导对下属沉默行为的负向影响越强。而下属权力距离感知越高则降低了谦卑型领导的有效性,因而对员工沉默行为的负向作用的调节效果越弱。  相似文献   
9.
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员工沉默,对组织和员工的良性发展均存在极大的负面影响。从社会认知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基于自我保护动机的内隐建言信念与员工沉默行为的关系,并立足本土情境,考察了中庸思维和上下属关系在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显示,基于自我保护动机的内隐建言信念对默许沉默、防御沉默和漠视沉默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中庸思维和上下属关系是内隐建言信念影响员工沉默重要的边界条件,表现为中庸思维调节了内隐建言信念与防御沉默和漠视沉默的正向关系,员工的中庸思维程度越高,内隐建言信念与防御沉默和漠视沉默的正向关系越强;上下属关系调节了内隐建言信念与默许沉默和漠视沉默的正向关系,员工与领导的上下属关系越强,内隐建言信念与默许沉默和漠视沉默的正向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组织沉默与专业人才离职意向的关系,对广州纺织系统国有企业在职专业人才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组织沉默与离职意向为正相关;组织沉默会影响离职意向,但不是完全决定离职意向.研究结论启示我们:消除组织沉默有利于企业降低专业人才的离职意向,留住核心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