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74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绝对正面或绝对负面地理解“灵魂高傲” ,都容易误解苏比的人物形象。本文依据文本 ,具体地分析小说主人公的完整内涵 :“内心革命”前的“旧我”与“内心革命”后的“新我” ,描绘出这个城市流浪汉陷入泥淖而又想走出泥淖的人生命运的轨迹 ;并从“幽默语体”等三方面欣赏作品的幽默艺术 ,揭示其内蕴的思想主旨  相似文献   
2.
离魂题材自南北朝以来被不同时代的作家加以演绎,因而呈现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本文试图以比较的方法,结合各代思想的变迁,对于离魂题材在不同时代小说、诗词、戏曲、话本中的演变轨迹加以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3.
范进和孔乙己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典型形象,他们的遭遇浸透了封建时代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悲哀,范进的可悲,在于他的精神已被封建科举污染;而孔乙己的可悲,则在于他的性格已在封建教育中变形。从他们的人生遭遇、个人追求以及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等方面,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毒害。  相似文献   
4.
潘金莲悲剧成因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金莲在被剥夺了人身自由、意志自由和婚姻自由的处境中,渐渐形成了刻意追求声色情欲满足的畸形性格,变成了那个社会中一件小小的装饰品,作用是供有钱有势的男人观赏、把玩和消遣。男权社会早在潘金链选择之前就做出了选择,她的“选择”不过是被选择,现实不会为她安排别样的生活与“幸福“。人性觉醒的社会思潮与僵死落后的规范化极不和谐,从而造成了潘金莲的畸形性格。  相似文献   
5.
泰戈尔的《新月集》有其独特的审关视角。那以爱为核心的情思意蕴驱动的想象与幻想,创造了一个新月一般晶莹秀美的儿童心灵世界,但作品的旨意并不局限于描绘这诗意的理想国,而是要敦促人们从怀疑贪婪的功利桎梏中解放出来,返朴归真。正是沿着儿童这纯净善良的心灵轨迹,使读者的灵魂受到洗礼,得到人性真善美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谐教育旨在培养各方面全面、充分发展的个体,重视教育诸方面关系的和谐构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是现代教育的灵魂。和谐教育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实践,我们要在把握其内涵的基础上实践和谐教育,为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浅议文化品位与心灵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自身和人所面对的世界都在不断地向人生成.这种生成的总和称之为文化.世界的人化过程和人的人化过程就是文化的过程.文化作为名词是一种价值、一种意义;作为动词是一种开发、一种塑造.人既是这种价值和意义的赋予者,又是被这种价值和意义所开发、所塑造的对象.人在向人生成的过程中,亦即在文化的过程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展开,这种展开构成不同的心灵境界.在人的心灵的诸多境界中,最有意味的境界是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实际上是审美文化境界.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小说创作一开始,就与以“娱乐,消闲”为主要目的和追求的通俗小说,大众文化区别开来。他指明,自己所写的是严肃的“为人生”的小说,这正是鲁迅所开创的“五四新小说”的最本质的特征。钱迅所提倡并身体力行的“为人生的文学”是,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的,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真的文学;是关注下层人民,着重揭示病态社会的人的精神的病态的文学,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而它最终指向的是绝望的反抗。作为一个无限丰富却又充满本体性的困惑的灵魂,鲁迅是在真实与说谎的矛盾的张力中来蜓与作的。正是时时面对这样的写作的困境,就决定了鲁迅小说写作上的一系列的特点:本体性的隐喻性,“复调性”和音乐性。鲁迅在自评小说时,提出了一个审美标准:“从容”还是“逼促”。这是鲁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9.
《毛猿》——“梦”被戳破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现代工业化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也将人置于非自然状态。这种精神的异化,使20世纪西方文学以寻找人的精神归属为基本主题。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奥尼尔的名剧《毛猿》,通过主人公六个“梦”的破灭”,构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集中揭示了人的本质的可怕的分裂,表现了逐级上升的三重意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的经典范例。全文短小精悍,结构紧密,寓意深刻,每个词、每句话都在为文章的效果服务,展现了爱伦.坡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小说用精彩的语言对白和对环境氛围的描写,透析人性的阴暗,表现外在世界的恐怖,也探寻人心内在的恐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