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错斩崔宁》、《错认尸》、《错勘赃》为例,对宋元话本中的"错"予以解读。"错"是宋元时期的市民男女之间关系及其欲望的一种曲折表现,反映了宋元社会意识中对人"欲"的特殊理解,它具体表现为对欲望本身及其对象的恐惧和防范,反映了封建传统道德对新兴市民欲望的约束与消解。  相似文献   
2.
讲述性绘画是指以绘画为辅助手段,有机地将绘画与语言教学结合的教学形式。农村幼儿的语言能力与城市幼儿相差甚远,采用讲述性绘画教学能使语言教学变得形象化、多元化,激发幼儿的绘画、想象、观察及表达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大量的艺术实践案例及材料作为研究基础,从系统论的角度论述了高(元钧)派山东快书自发性建构的视听结合的艺术审美体系,从“发音与吐字”“声音与形态”“声音与情态”“声音与韵律”等四大关系入手,全面而深入地探讨高派山东快书的发声吐字美、可视形态美、情态圆融美和韵律美,并开拓性地总结了“五力图”“情颤点”等一系列符合汉语言特点的曲艺艺术的特殊规律,通过对高派山东快书的艺术审美系统的阐述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挖掘整理传统文化遗产,深入研究中华曲艺美学并逐渐建立科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苏州评弹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6至17世纪的晚明,评弹艺术从诞生之初便吮吸着苏州文化的乳汁。承受着晚明以来新兴思潮的濡染,展现出富有近代色彩的文化特征;商业刺激是推动评弹艺术不断发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动力,商业竞争也给评弹发展带来了诸多弊病;雅致与细腻的苏州文化决定了评弹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情趣,充满地域特色的评弹艺术成为苏州乃至江南地区重要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5.
潮汕讲古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汕讲古以潮汕方言讲故事,是潮汕民间的传统艺术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娱乐的多元化,近二三十年来,潮汕讲古逐渐式微。该文通过对潮汕讲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潮汕讲古生存空间萎缩的原因,试图在经济市场化的背景下,寻找出一条适合潮汕讲古这一传统文化发展的道路。让这一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潮汕“讲古”的历史演变及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对潮汕传统民间艺术--讲古艺术进行探讨.对潮汕讲古艺术的概念界定、内容题材、表演形式、历史概况、文化功能等进行研究和概述.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策.达木丁苏伦诞辰100周年的这篇文章中,作者首先介绍了1974年记录的东蒙古说唱艺人诺敏呼日德说唱的《三国演义》中描述关羽赤兔马的片段,将之与其他东蒙古说书艺人描述的关羽坐骑、汉族不同说书艺人描述的英雄坐骑进行比较,发现其间在描述形象、抒发感情、用词造句等方面的细微差别。本文的研究特点是从作品的最小情节单元或细节着手,进行系统的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是现象级的图书馆叙事案例。文章以故事社会学为理论框架,结合文本分析法,探究这一案例的生产、传播及其意义再生产,为后疫情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新冠疫情的爆发、农民工的身份建构、东莞图书馆的职能定位是故事生产的关键所在;图书馆界、社会公众在故事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并通过专业研讨、转发、评论与回复等形式进行故事意义再生产。  相似文献   
9.
传统故事法曾经为道德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脱离现代生活的故事内容、沉闷的讲述方式、严肃的课堂氛围使传统的故事法陷入了窘境,无法适应现代德育的要求。据此,作者提出相关对策,用现代化的故事、现代化的步骤和现代师生情感场来改革传统故事法,用一种现代的故事法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自1950年代关注苏州评弹,堪称评弹美学研究第一人。从理论体系上看,王朝闻已经初步构建起独创性的评弹美学,本体论、体验论、听众论成为其评弹研究的三大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