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蜕变为托派之前,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进行了一些探索,曾论述了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教育等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确了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和必须优先发展经济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刘勰运用诗化的语言对“隐秀”进行了描述性的界定,从而使这一概念具有多角度阐释的可能性。在创作论中,“隐”、“秀”分别是对创作原则和表现手法的要求;在作品论中,具有“隐”的美学特征的作品有多层含义,显得空灵,有深度,具有“秀”的美学特征的作品有波澜,显得亮丽而光彩;在鉴赏论中,“隐”是读者追寻的意义空白,“秀”是使读者惊醒、感奋的美丽诗句。从文化语境来看,“隐”是儒家温柔敦厚诗教观念的体现,“秀”是魏晋以来追求语言形式之美的时代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胡中藻文字狱案是乾隆前期文人因诗文遭祸的一宗大案,乾隆因此掀起了一场政治运动,江西籍官员裘曰修等人也受到牵连.裘曰修曾无意透露胡中藻诗集被查的消息,实际其与胡中藻并无交往,也没有刊刻、传播胡中藻诗集等直接行为.乾隆虽未将裘曰修治罪,但江西的其他涉案官员则遭到了相应的处罚.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时,也是卓越的人民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对发展新式的近代教育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而体育观是其新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陈独秀认为“智、力、德三者并重,为近代教育之通则”,提倡实行“兽性”主义;陈独秀的体育观,对改变中国传统的“文弱”之风与促进人的和谐、全面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今...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和吴虞是五四时期反孔排儒的健将。他们的反孔排儒思想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其产生的根源与民国初年的社会情状、化氛围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有关。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陈独秀和吴虞的反孔排儒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古代诗文总集的编选历史上有一个选本非常值得重视,就是《文章正宗》。南宋真德秀的《文章正宗》打破了《文选》的体例传统,以理学思想为指导来编选诗文。在真德秀之后,文章总集的编选史上便出现了四库馆臣所说的"谈理一派"。真德秀的《文章正宗》是在理学文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一部以理学思想为宗旨的选本。随着理学文化的兴衰,后世对《文章正宗》的接受、批评也表现出了一些历时性变化的特征。文章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后人在《文章正宗》流传过程中的评价问题,可以看出理学文化、后人对文学的本质和形式的认识等方面都对这部选本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欲就近来学界在陈独秀“二次革命”论问题上所发生之争论作一辨析,笔者认为,党的“二大”以后,围绕中国革命的性质,阶段和前途出现了两种趋向的探索,右倾趋向的探索以陈独秀为代表,他把来自于共产国际的右侧观点融合发展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的见解违背 不断革命论,后来,蔡和森把陈之理论称作“二次革命”论,这种概括有利于把陈之理论与其它的理论区别开来,应予肯定,正确趋向的探索以邓中夏,毛泽东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见解也证明了陈理论之错误,当然,陈之某些见解也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国学术界遵照党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精神 ,以严谨的治学态度 ,对陈独秀一生的思想和活动 ,重新进行考察 ,发现过去给他扣上的九顶帽子 ,均不能成立 ,有些是似是而非。此案是中共党史上第一桩最大的冤假错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又影响和推动上层领导 ,逐步改变了过去关于陈独秀的一些不实之词。本文试对这一正名的艰难历程 ,做一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他和其他中国共产党人一道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阶段。与此同时,他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上,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
史学界对陈独秀家庭伦理思想的研究仍是一个空白点,过去的理论研究及传记学作品中虽有涉及此问题的意图,但大多是进行带有贬低意味的着墨描写,缺乏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陈独秀在批判旧的家庭礼教的同时,提倡个人本位,并主张以法制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冲破封建儒教的束缚,追求一种崭新自由的婚姻家庭生活,对中国家庭伦理的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