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工艺专业与学校同步建立于1978年,累计为社会培养学生2.5万人。目前,学校年招生数约600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建设,化学工艺专业已成为学校龙头专业、上海市重点专业和国家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0):I0005-I0005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是一所融中专、技校、综合高中为一体,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为一体的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近几年来,学校着手全面建设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一个投资近亿元,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综合实训基地初具雏型。  相似文献   
3.
杨徐 《科协论坛》2004,19(4):24-26
上海石化科协所属设备管理协会成立三年来,在企业党委和行政的直接关心以及基层事业部的大力支持下,遵照协会章程,不断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协基层组织在企业中的定位、作用和地位。尤其是在努力成为企业内部设备、电机、仪表、防腐四大专业管理的技术支撑和专业延续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大胆的尝试。在群众性团体有活动、有作用的同时,初步确立和增强了学会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使自身逐步成为企业技术支撑的保障和专业管理的延伸。  相似文献   
4.
上海金属腐蚀与防护技术中心(下简称“中心”)是1985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发起,经过上海市科委批准,由上海一批大型骨干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联合组成的一个面向上海市、面向上海经济区和面向全国的专门从事金属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开发的行业性技术中心。“中心”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研究、设计、工程、使用单位的结合;二是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职业圈》2012,(13):10-10
上海石化1号聚丙烯是超过二十年“工龄”的老装置,近年来,在全体职工及保驾护航单位的精心操作、呵护下,装置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4月21日,装置连续运行突破500天,超过了2007年创下的456天的装置长周期运行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6.
企业     
《职业圈》2012,(25):10-11
cippe亚洲最大石化展8月上海举办 8月22—24日,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石油化工技术装备展览会(cippe上海石化展)在中国·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该展会为亚洲最大石化展会,展会总面积达到4万平米,参展企业突破600家。开展期间,上海神开、烟台冰轮、无锡开普机械、浦东亿菱、日本华尔卡等知名企业展位上吸引了众多专业人士驻足参观交流。  相似文献   
7.
一、上海石化人才培养及使用现状分析上海石化是一个大型的国有企业,现有在册员工16800人。近年来,产品结构调整及检维修岗位撤消、实施转制等种种原因,造成一定数量的员工转岗,原技能等级不能通用,使部分转岗员工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导致现有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是一所教育理念先进、实训装备一流、教学质量上乘、办学特色鲜明的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现代化标志性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以及黄炎  相似文献   
9.
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国际上如德国赫司特、日本东洋纺、美国杜邦等公司就开始研究和开发阻燃聚酯和纤维了。国内是70年代才开始对阻燃聚酯进行研究的,如东华大学是国内最早研究和开发阻燃聚酯的科研院校。而后,北京化学纤维研究所、天津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江苏省纺织研究所以及上海石化合纤所等单位先已研制出阻燃纤维。  相似文献   
10.
刘荣 《中国培训》2006,(2):25-26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继续教育制度建设不完善。上海石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虽然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制度,但这些制度的贯彻和执行存在问题。例如,中国石化于2001年根据国家颁布的《2001—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每人每年脱产学习不少于12天的要求,上海石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也参照这样的规定。这是一项非常好的规定,但是学习培训的时间谁来统计?哪些培训应该统计在内?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有什么奖惩制度等都不明确,造成监督与执行困难,结果还是不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