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新知     
《中国新闻周刊》2006,(17):81-81
治骨质疏松药可预防乳癌;炖菜损害牙齿;欧洲发现第一座金字塔;土卫六上的沙海;咖啡的“口才”。  相似文献   
2.
正在生活中一个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是,对疾病应当早查早治,越早查出,治疗的效果越好,尤其是对癌症,因为及早查出,可以利用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疗法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癌症如果到了晚期,手术就不管用了。然而,这一观念现在正受到挑战,至少在女性  相似文献   
3.
《科学生活》2010,(3):44-4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相似文献   
4.
徐春林写作《白虎郢都》就是要告诉我们郢都的白虎不是舒一晴不是黄晓妮,而是功利至上享乐至上欲望至上导致的价值观病变、道德沉沦、人性沦丧的社会隐痰.《白虎郢都》与《废都》与《拯救乳房》最大的不同是它不以单纯赤裸写“性”为卖点和以疗救生理的乳癌为出发点,而是以揭露当下现实社会的隐疾为立足点.有道德感和社会良知的年轻作家用心血酿造“郢都社会”,无情暴露社会的变态,目的就是拯救现实社会的道德和良知.掩藏和暴露在我们身理和心理的“隐痰”,终将根除.拯救乳房是拯救女性,更是拯救我们的母亲.  相似文献   
5.
武素宁  陈越 《科技风》2016,(4):93-94
目的:观察叙事心理治疗对乳癌术后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人,对照组32人。对照组给予规范化治疗和基本的健康教育,治疗组在给予规范化治疗和基本的健康教育基础上,加用叙事心理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日和出院日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评估,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组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心理治疗使乳癌术后患者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对患者的心理康复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了102例石蜡包埋的乳癌组织的细胞核DNA含量,并探讨了DNA指数(DNA Index.DI)和S期细胞比例(S-phase Fraction,SPF)与临床预后因素及病人术后生存状况的关系。结果显示:16例为DNA二倍体,8例近二倍体,78例(77%)非整倍体。非整倍体癌较二倍体/近二倍体癌的SPF高。DI值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况、原发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而与病人诊断时的年龄无关。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较阴性组、晚期肿瘤(Ⅲ、Ⅳ期)比早期肿瘤(Ⅰ、Ⅱ期)的DI值高(P<0.05),而非整倍体率仅有降低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DI值作为一个预后参数比倍性分析统计效率高。SPF与病人的各预后因素及生存情况无明显关系。二倍体/近二倍体癌病人较非整倍体癌病人的生存率高、无瘤生存时间长,说明流式细胞术DNA含量测定确实可为乳癌病人的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8.
苦瓜虽然很营养,但很多人不太敢吃苦瓜。一项对动物所进行的实验发现,苦瓜汁也许可以预防胰腺癌,并可杀死胰腺癌细胞。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癌症防治计划主持人、药学与制药科学教授拉杰许·阿加尔瓦尔表示,三年前进行培养皿实验时发现,苫瓜萃取物可以抑制乳癌细胞。而这次研究更进一步采用动物实验,测试苦瓜对不同癌细胞是否也有抑制效果,这次实验用的是苦瓜汁。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信息》2003,(11):34-34
前不久由美国企业Myriad Genetics在欧洲申请专利的BRCA2乳癌基因,在德国科学家的研究中,再度显示了与另一种癌症-遗传性胰脏癌-的密切相关。目前有关的研究结果已经指出,BRCA2基因上的缺陷将提高罹患乳癌的几率达80-85%,同时提高罹患卵巢癌的几率达25-60%。 德国Detlef Bartsch与Stephan Hahn两位教授为首的  相似文献   
10.
樊赛军,苏州大学第一位海归派特聘教授。在美国,他致力于乳癌细胞中人类乳癌易感基因调节雌激素受体的活性研究,获得多项美国政府和民间的重大科学基金奖励和资助,2003年5月,被美国乔治亚大学聘为终身教授。2004年4月9日,这位实力派年轻专家却出人意料地受聘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岗位。带着一连串的疑问,笔者在春色满园的苏州大学采访樊赛军,感受他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乳癌研究领域的一匹“黑马”1978年,来自湖北的樊赛军考进了苏州医学院(苏州大学医学院前身)放射医学系。读大学期间,樊赛军并不是那种书呆子式的学生,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运动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