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66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论文利用作者本人参加野外实习时收集的数据资料及其它数据资料,通过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四川青城山的人工林和次生林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进行研究得到各个样方的多样性指数后,利用t检验比较两者的多样性指数的大小。结果表明,次生林乔木和灌木的各个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人工林,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要低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2.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间伐后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人工林中龄林为对象,实施4种处理:施氮肥(施纯氮250kg/hm2)、施氮磷肥(施纯氮250kg/hm2+纯磷50kg/hm2)、施氮磷钾肥(施纯氮250kg/hm2+纯磷50kg/hm2+纯钾30kg/hm2)和对照(不施肥),研究施肥后不同时期胸径与冠幅、树高与冠长间的关系,评价落叶松冠长率对间伐后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施肥后不同时期落叶松胸径与冠幅、树高与冠长间均呈幂函数增长趋势;施肥3年后、4年后、5年后的冠长率(冠长/树高)分别为0.1899—0.2030(平均为0.1986)、0.2282—0.2642(平均为0.2428)、0.2851—0.2976(平均为0.2920),低于对照林分相同时期的冠长率(3年后:0.2010;4年后:0.2822;5年后:0.3006).施肥能够缓慢促进间伐后落叶松的冠幅和冠长的增长,施肥对落叶松树干生长的促进作用应该更多来自于施肥后针叶的高效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树是我国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树种,对美化环境和木材供给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杨树作为营林树种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人工培育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创新杨树人工林培育技术是杨树种植发展的必然选择。主要通过对我国杨树人工林培育现状的介绍以及对杨树人工林培育与管理技术的概述,进而探讨了杨树人工林培育技术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邹林红 《西藏科技》2004,(11):11-15
人工林业是指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营造森林。随着人口增加,对物质需求的提高,人们开始大规模地采伐利用森林资源,使天然林数量锐减,为了更好地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最大限度地从自然中获得森林资源,人工林的营建得以迅速发展,人工林已由林农的自发经营行为向高度节约的短周期工业人工林方向发展。本文针对西藏林芝人工林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实现人工林业可持续性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省人工林的特点是同龄、单层和纯林。怎样经营好人工林,缩短林木培育周期,取得优化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是营林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落叶松人工林经营伐和皆伐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如何推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出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人工林生态采运理论和作业技术的对策,展望我国今后人工林生态采运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材料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为了改善人工林木材的天然缺陷,可对其进行热处理改性,人工林杉木与松木木材经过热处理改性后将是一种绿色生态环保材料.文章主要阐述了人工林杉木与松木木材热处理改性工艺、热处理改性木材的特性和改性后木材的应用,以期扩大人工林杉木与松木木材的应用范围及提高其附加值,从而为提高农民的收入提供科学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8.
区阳 《少年科学》2008,(3):74-76
到过德国的人都羡慕那整齐划一、郁郁葱葱的森林,但那种人工林容易在遇到火灾、虫灾、酸雨时被毁掉。相反,德国环境学者非常羡慕我国的原生林,因为它保留了生物的多样性,像珙桐、银杉、金花茶这些异彩纷呈的孑遗植物,熊猫、金丝猴这些千姿百态的可爱物种。  相似文献   
9.
马兵 《科学中国人》2012,(17):56-57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适应性广泛、生命顽强,我国自1890年引种桉树以来,至2011年底,桉树人工林面积达到5500万亩,仅用占全国2%的林地生产出全国20%的木材分额,对解决我国13亿人口木材需求作出了了不起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湖南岳阳杨树人工林光能利用率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泽晖  王云龙  魏远  马悦  陈润芝 《资源科学》2012,34(10):1832-1838
植物光能利用率(Light Use Efficiency,LUE)作为表征植被利用光能合成生物化学能效率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生产力。本文使用2006年4月-10月湖南岳阳站通量观测资料,探讨杨树人工林不同时间尺度的光能利用率动态特征。结果表明:①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典型晴天LUE_(30min)存在明显的"V"形日变化,其值介于(13.18~45.28)mmol/mol,最低值都出现在中午前后;②5日累计光能利用率(LUE_5)季节动态呈双峰型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初(42.57mmol/mol)和7月中旬(57.50mmol/mol);③月尺度光能利用率(LUEmon)分别为24.79、27.85、20.95、42.27、32.60、24.91和10.47mmol/mol,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且LUE_(mon)最大值较LUE5和LUE_(30min)低,最小值较LUE5和LUE_(30min)高。这些结果将为提高生态系统资源的利用提供重要的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