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3篇
教育   168篇
科学研究   12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公司信贷为出发点,在对公司经营信息、财务信息、历史违约信息占有下,研究商业银行如何对公司信贷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的度量与管理.它包括基于基本分析的信用风险定性分析、基于财务报表与统计分析的信用风险财务预警、基于模型的信用风险定量度量.最后当预计到风险事故将要发生时,利用金融工具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散与转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物流金融的重要模式之一--仓单质押,论述仓单质押发展过程并对质押模式进行分析.同时为其市场运作的风险防范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由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渠道单一,中国房地产业严重依赖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渠道,造成中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存在着巨大信用风险。对中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的形成机制的特殊途径与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在房地产业的各个阶段之间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云焘  吴冲  王敏  乔木 《预测》2005,24(1):52-55
本文将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VM)应用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中,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该方法用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比BP神经网络更具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将德尔菲法和模糊数学相结合进行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的评估,首先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实际状况用语言变量对准则层和指标层进行评定,然后将语言变量转化为相应的梯形模糊数,确定权重模糊数以及各指标对准则的贡献模糊数,最后利用模糊运算得到最终的贷款者信用情况的客观数据,并将计算得到的信用值代入模糊评价的评语集中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相似文献   
6.
7.
夏晗 《现代情报》2015,35(1):76-79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膨胀,信用风险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信用风险已成为电子商务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文章结合企业的财会指标和电子商务运营能力构建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度预测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通过支持向量回归机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度进行预测,并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此方法与标准支持向量回归机和神经网络相比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电子商务建立可靠的信用风险度预测系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与其信用风险息息相关。本文选取河南省29家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将样本分为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两组,通过修正的KMV模型计算其预期违约率,并做出企业预期违约率与其资产负债率的散点图。实证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的预期违约率明显高于大型企业,企业的预期违约率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即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其自身信用风险较高。为了使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应提高自身信用水平,同时商业银行应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标准有所放宽。  相似文献   
9.
构建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中信用风险的防范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于1989年施行。但因还款率过低,各地银行纷纷停贷。第一次助学贷款以失败告终。在2004年底。政府又推出新的贷款政策,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还贷率,激发银行办理贷款的积极性,使助学贷款朝着良性循环的轨道运行成为高校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信用衍生品交易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褚俊虹  陈金贤  胡喆华 《预测》2002,21(4):40-43,55
信用衍生品将信用风险从风险债券或贷款的持有者转移到第三方的金融合同,能有效地帮助银行化解信用风险。本文通过对信用衍生品交易基本模型博弈进行分析,发现信用衍生品能扩大交易双方得益,使双方处于交易的均衡状态。但是在引入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因素后,可以看到这些因素会影响交易的效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交易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