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有效评估海水冻融与侵蚀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基于大型静态和动态刚度伺服压力机进行了混凝土冻融和海水侵蚀后的力学性能试验.对混凝土进行了50,100,200和300次冻融循环,并配置了人工海水;选择了合理的干湿循环机制,对冻融后的混凝土试块进行了10,20,30,40,50和60次干湿循环.对混凝土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退...  相似文献   
2.
按照真石漆的质量验收标准,分别总结、归纳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次研究是用试验的方法,通过比较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作用组合对水泥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来分析各单因素在工程实际的多因素对水泥混凝土的综合作用中的影响以及对水泥混凝土抗渗性造成的实际影响。按照GB/T50082-2009试验规范,用RCM法进行抗氯离子渗透试验,得到混凝土渗透深度,从而计算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非稳态氯离子迁移系数来确定不同因素作用后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4.
空隙率对于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透水性能、抗冻性能有很大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寒区使用大空隙沥青混合料路面时,为了保证抗冻性能,混合料的目标空隙率应控制在16.5%-18%.  相似文献   
5.
对强度等级为C50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结合粉煤灰、减水剂以及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机理的分析,得到不同种类混凝土抵抗冻融循环的能力,以及冻融后混凝土内部损伤变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掺加了粉煤灰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最差,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冻融是混凝土结构随季节变化所必须经历的阶段,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表观特征和强度将发生退变.采用冻融次数为0、30、50、70、100次,对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分析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表面特征和强度劣化趋势,发现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普通混凝土与补偿收缩混凝土相比,表面破坏更严重,混凝土抗压和抗折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冻融100次后,普通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下降35.2%和44.1%,而补偿收缩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下降30.3%和35.3%,说明适当掺入膨胀剂对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混凝土冻融环境下强度的退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反复冻融试验,利用RCM法(即非稳态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测定混凝土冻融损伤后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分析各冻融损伤参量(冻融循环次数、抗压强度、质量损失)与氯离子扩散系数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冻融损伤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氯离子迁移系数会不断增大,两者呈现出非线性增长关系;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冻融损伤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要好一些。  相似文献   
8.
9.
利用快冻法,通过对C3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研究并分析C30混凝土经受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性能变化,包括混凝土外观、抗压强度和质量损失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混凝土耐久性理论,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受环境影响,西北干旱区土遗址存在较为严重的盐害,在干湿和冻融循环作用下,盐分在土体中反复迁移,导致土体孔隙发生变化.本文以脱盐后的敦煌本地土为材料,加入不同含量的氯化钠、硫酸钠及两者不同比例的复合盐,制成5×5×5cm试块后,进行冻融循环,并用显微镜观察每个循环后土体孔隙的变化.前期室内风化实验表明,以最优含水率制成的试块在室内风化条件下,Na2S04的盐胀作用远远大于NaC1.同时根据风化实验结果重新设计了不同含量的试块进行冻融循环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颗粒间的孔隙变少,盐分逐渐充满孔隙,并且随着含盐量的增加而愈发明显,与NaC1相比,Na2S04对水分的敏感性非常强,遇水很快结晶析出,对试块迅速产生破坏,二者不同比例的复合盐的表现行为可以认为是两种单盐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显微镜从土的微细结构进行研究,从而掌握盐分对土遗址破坏机理,可以为土遗址盐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