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功人还是功狗? 刘邦平定天下之后,要论功行赏,群臣争功,岁余未决。为何?刘邦与功勋武将集团之间意见相左。刘邦以文臣萧何功劳最盛,诸武将则认为自己披坚执锐,攻城略地,置生死于不顾,始有刘氏江山,而萧何躲在后方,仅凭只言片语,文墨议论,便居于武将之上,这不是让众人寒心吗?  相似文献   
3.
刘氏竹编工艺是起源于四川渠县的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手工技艺,与当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刘氏竹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当下,我们正处于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涵盖了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等多种数字化的媒体资源,这给刘氏竹编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本文主要通过刘氏竹编工艺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分析、与西南地区其它民间工艺相比存在的问题、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冲击与机遇等方面的内容,探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刘氏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策略,以期达到有效地推动刘氏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宋军 《中学生百科》2011,(33):25-26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以"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了平息叛乱,将晁错腰斩于长安东市。汉景帝这事做得不地道,晁错可是他的老师,尊为"智囊"。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安康,晁错可以说大公无私,鞠躬尽瘁。为安顿好迁徙到边疆的百姓,晁错亲自考察地脉是否阴阳和顺,是否适合百姓生活和居住,先建好集镇,修筑城池,为百姓建好安置房,让百姓能有屋可住,有器可用。为  相似文献   
5.
刘松余 《寻根》2012,(2):133-137
一 武汉市汉口北郊的盘:龙城,是商代早期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山水竞秀,文化底蕴深厚。我家祖屋就在盘龙城开发区:刘家老垮,邻丰荷山,滨龙王港。祖父曾常年在汉口六渡桥谋生,没有在老家居住。祖父谢世时,我不知道他的名字的正确书写,  相似文献   
6.
分类法运动法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叙述了1840年以来我国分类法发展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7.
粟坪 《教育文化论坛》2011,3(2):122-125
宗祠是一定社会下的产物,是中国宗法社会基层组织多功能公共场所。在贵州清水江流域,宗祠的出现意味着中原王朝对当地控制的加强,同时也是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一种融合。文中对清水江下游三门塘刘氏宗祠的修建进行了探析,认为主要基于清水江流域的开发和有赖于较深厚的文化教育基础两个原因,与清水江下游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必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在“词为大国”的两宋时期,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湖南,却只有十四位词人,这对于作为南方文学的词来说,的确是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其中有一位衡阳籍女词人,在国破家亡身被俘的险境下,写下了一阕《沁园春》以明志,全词风格苍凉沉郁,国破家亡之痛,亲人离散之悲,全聚于笔端,充分体现出湖湘文化的深厚意蕴.  相似文献   
9.
福州龙山刘氏是有名的世家望族,从清代至民国直至近代,都出了不少有名的人物,民国福州巨富"电光刘"即出自该家族。龙山刘氏子孙世代皆好藏书,为福州藏书世家,本文结合其族谱,对刘氏家族中有名的藏书家作个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从民国初年开始,美丽的西子湖畔刮起了一股"别墅风",军政要人、富商巨贾、地主乡绅争相置地建房,一栋栋别墅拔地而起,鳞次栉比,体现着江南园林和西式建筑等不同的风格.如今时过境迁,保存下来的历史建筑依然是西湖边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刘家位列南浔"四象"之首,当然不甘人后,刘氏四堂在西湖边都有自己名下的产业.坚匏别墅和孤云草舍是环西湖别墅中的翘楚,但后世关于后者的记载却并不准确,一般人对小方壶斋与留余草堂更是不甚了了.笔者根据馆藏档案记载内容,向读者一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