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在短短四年间就分崩离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自身的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国民党统治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大陆迅速崩溃,主要是因为国民党执政理论落后、反动;腐败问题日益严重,抗战后成为国民政府的头号公敌;国民经济日益衰败直至崩溃。本文拟重点从执政理论、腐败问题和经济问题入手进行论述,以期寻找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教学悖论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必须解决却永难得到答案的一系列困惑与矛盾,如语言暴力与无言之教的悖论、规训与自我创造的悖论、理想之境的描绘与苦难之境的揭示之间的悖论、功利追求与精神修养的悖论等等。教学悖论对教师的自由实践造成了重大影响。教师自由实践的本质和精髓在"力行",教师权力的真正体现也在"力行"。教师的自由实践是一种精神实践,也是一种科学的政治实践。教师自由实践的最高境界表现为教师能进行原创性教学,即教师创造课堂、教师创造学生。而这一切自由实践的根本则在教师能够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3.
傅说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早被尊称为“圣人”的杰出人物,早于孔子七百年左右,在他身后形成的“傅岩文化”以及名垂后世的《说命》三篇,彰显了他的教育治学理念。傅说从帝师身份的确立到他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从治国之道到治学之法,开华夏文明之先河,对我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救中国,也能救世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从力行《弟子规》开始.  相似文献   
5.
梁海霞 《考试周刊》2010,(1):197-198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原儒人性论思想的分析.试图用个体生命成长的教育眼光审视、探究人性善恶的现代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一直是广大民众崇拜的偶像之一。中国儒士“诸葛崇拜”的文化心态,更多的表现在对诸葛亮道德及品行的认同之上。诸葛亮的“力行”品格,施展才能的平台和高人选士的姿态正是中国儒士梦寐所求。“诸葛崇拜”现象已内化为中国儒士的一种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7.
唐代史臣吴兢在《贞观政要》中提出的"论诚信"管理观念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八个方面:"大信天下,不以诈道"就是以诚施信;"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就是德行高尚;"道德未益厚,仁义未益博"就是诚信建设;"兴丧所在,可不慎哉"就是慎重对待;"内外无私,上下相信"就是团结一致;"待之以信,厉之以义"就是赏罚分明;"偃革兴文,布德施惠"就是关注民生;"力行五常,甚有裨益"就是践行诚信。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二程、朱熹“主敬”说的演变脉络的梳理、考察和分析 ,力图呈现出“主敬”作为修养工夫的多层内涵和规定 ,以及通过对程朱在“主敬”工夫的践履力行中所达致的境界的展示 ,来揭示程朱“主敬”说所蕴含的力行精神、求实精神和理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抗战中,成都市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广大市民积极响应抗战需要,力行节约,过上了节衣缩食的抗战生活。但成都市民生活方式的惯性十分强大,生活方式沿袭战前的闲适状态,也存在少量浪费、奢靡的现象。节约和浪费的斗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斗争,市民的生活总体上适应了抗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与以往的教学模式之间的特点进行对比,指出原有的教学模式的不足,根据课改实践,提出了情境说理教学模式,针对这一模式的环节、特点以及实施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