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篇
教育   109篇
科学研究   39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小学生各门学科中,数学学科两极分化尤其明显,很多教师也想方设法来减少两极分化现象,但是对于有些班级、有些学生却收效甚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在要求以及小学生的心理和智力特点,分析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源,从而设计出科学的教学策略,就能取得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金理达  吴晓燕 《职业圈》2011,(28):84-84
全面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是新形势下国家电网公司运用文化引领力促进科学发展、深化“两个转变”、加快“一强三优”步伐的重要战略部署。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将核心价值观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县级供电企业,我们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国家电网公司战略部署上来,不断深化全体员工对基本价值理念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学习热情的动力源。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哪怕是最轻的负荷,也会成为最重的负担。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着力点。对学生的兴趣要不断引发,不断变换引发的方法,且要用非智力因素促进兴趣的持久和稳定。  相似文献   
4.
学校的教学应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内容、方法等方面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自信心,把握机遇,培养独立性,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张磊  吴仕卿 《今日教育》2011,(12):21-23
出重庆城,沿渝怀铁路线向东南,穿过武隆、彭水、黔江、酉阳,600多公里,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地——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6.
当学校化建设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名校也各以其特有的化而称时,如何觅得新的“生命动力源”以促成名校可持续的、质的飞跃,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李一设计     
《中国科技信息》2004,(10):25-26
你见过用电动机作动力源的微型汽车吗?只需充几个小时的电,即可行驶三百余公里,不仅运行成本低廉,而且不污染环境,这样的汽车是否会让你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8.
成长出发,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提高学生理想层次,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求知需要动力,而动力源于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理想的层次愈高远,目标愈明确,提供的动力就愈强劲愈持久。如何激励学生提高理想层次呢?为此我经常收集那些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的事迹报道、传记等,适时介绍给学生,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成就欲。  相似文献   
9.
刘康 《中国培训》2007,(1):13-13
经济增长是促进就业的根本之策。就业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就业问题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就业问题。由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与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任务相当严峻。主要体现在: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存在。今后几年,中国仍处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预计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难以满足需求。二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需求层次的提高,现有劳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日益突显,其内涵也从最初的5G、物联网等逐步拓展至包含信息、融合和创新3种类型的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是信息技术前沿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支撑平台,也是新型基础设施形态得以持续演进、功能得以不断拓展的动力源;将创新基础设施纳入新型基础设施的范畴,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充分信任和殷切期待。厘清3类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与关系,认清当前创新基础设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十四五”时期高效布局创新基础设施,对于统筹提升新型基础设施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