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6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正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04年5月通过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管理联合会认定成立,依托单位为云南大学,目前在职人员14名,在读博、硕士研究生19名。主要研究方向:寒武纪早期生物、古植物学、古脊椎动物学、地球化学。实验室瞄准云南省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质、古生物资源优势,开展古生物资源保护与研究,科学理论与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相结合,实现深奥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科学家阿尔瓦雷斯是一个物理学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个偶然的事件,把他从物理学的实验室引入古生物学的殿堂,使他提出了一个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科学假说。有意思的是,把他引进古生物学新天地的,竟是一块小小的石头。  相似文献   
3.
4.
我不怕你!     
《家教世界》2012,(5):8
法国著名博物学家乔治·居维叶是比较解剖学的奠基人,他在古生物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有一次,他的学生们想合起伙来逗逗他,吓唬一  相似文献   
5.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质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既古老又极富活力的基础学科,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提高该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创新能力关系到学科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前途。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实验室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源泉,实验室建设不仅要加强实验场地及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投入,还要加强软件建设,包括高水平指导教师、高水平科学研究的支撑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6.
杨一子 《西藏科技》2002,27(10):24-28
恐龙是兴起于三叠纪晚期,全盛于侏罗纪,灭亡于白垩纪末期的一类古代巨大爬行动物。自从恐龙化石被真正发现,它们是冷血动物的观点便开始长期占据着人们的思想。但随着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对恐龙化石特征、数量及其分布研究的不断深入,各方面的证据都从不同角度否定了这一传统观点。大量事实说明恐龙实际上的是一类热血动物。虽然现在对这一观点仍有部分争论,但这一观点的提出却对古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古生物学的一场革命。本文通过对这些证据的收集、整理、综合,具体阐述恐龙是热血动物论证过程,并就这此证据谈谈笔者对恐龙灭亡原因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7.
Although the outlandish reptiles and man-eating beasts in science-fiction movies are often scaring to some audience while fascinating to others, they are by no means merely the fancy of Hollywood screenwriters.  相似文献   
8.
关于孔子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在生活的鸟类计9000余种,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是唯一能占领三维空间的繁盛的一支脊椎动物。但是,人类对它的生活史、起源和进化则知之甚少,因为它们是一类善于飞翔、活动能力很强、骨骼特别轻,不易在地史中留下痕迹,更不易为人们发现的动物。1984年甘肃鸟(Gansus)研究成果的发表;开创了中生代早期鸟类在陆相地层中被发现的先河,引起世界学术领域的极大关注。人们开始从研究海相沉积的始祖鸟醒悟过来。1989年以来,大批中生代早期鸟类在中国的辽宁、河北、内蒙、山东和宁夏相继被发现,震惊了世界。尤其…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古生物学观点认为,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介于10千米到14千米之间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在今天称之为犹卡坦(Yucatan)半岛的地方,造成了恐龙的消失。当前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次撞击造成的直径约为145千米的希克苏鲁伯(Chicxulub)陨石坑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KT-extinction)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锦玲、金帆等人撰写的,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的《畅游在两亿年前的海洋——华南三叠纪海生爬行类和环境巡礼》一书为一古生物学专著,全书约30万字,配有多幅精美的化石照片和插图。作者从我国华南三叠纪这一地史时期中的海生爬行动物着眼,向人们展示了地球的发展史和生物的进化历程。作者在其前言中声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