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针对系统科学及其新学科的发展,在哲学原理中予以科学的定位与吸纳,阐明信息和运动属于同一层次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信息是物质的反映特性和表现方式,是事物普遍联系的媒介和桥梁。而意识则是信息发展的高级形态。提出系统观和矛盾观同等重要,是奠定唯物辩证法大厦的两大支柱。并对系统观的基本内容和原理进行了较全面的阐发。  相似文献   
2.
意象在古代最初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后来逐步用于对诗歌和其他文学艺术样式的评论及美学研究。《周易》中的“意象”,是利用八卦图像演绎人生福祸的一种暗示与象征,被认为是意向的雏形。而《文心雕龙》中已经明确使用意象的概念,有“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冯兰 《大观周刊》2011,(51):207-207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给我们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方法论的哲学依据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样就很容易让我们产生一个误区.物质等于客观.意识等于主观。其实二者从内涵到外延都有区别。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相似文献   
4.
变商是一个职场用语.指应变能力的大小商数,属心理学范畴。实然、应然、必然是学术用语,实然即实际这样,应然即应该这样,必然即必定这样,它们属哲学范畴。高三历史备考,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发挥教师学生的主导主体作用.以取得应然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念琴 《文教资料》2013,(19):53-54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涵盖了中国传统哲学主要的思想,如气、阴阳、五行等;古之医者对《内经》的传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内经》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每一门科学都需要概念、范畴作为自己的思维形式,哲学也必需有自己的概念、范畴才能进行理论思维。哲学范畴从未因一时一事的不幸遭遇丧失过自己的这一本性,因而它才得以在历史长河的评判和筛选中以逻辑格的形式固定下来被运用于哲学思维。即使辩证哲学也从未因概念、范畴的形而上学性而不用这种逻辑形式。  相似文献   
7.
论非联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物的非联系性,本与事物的联系性是孪生姊妹,却长期被哲学界所忽视,因而也就见不到反映这种属性的哲学范畴,将其视为思维方法加以研究更是无从谈起。文章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相统一的角度研究探讨了非联系方法的产生、非联系方法的形式与联系方法的辩证关系,以及非联系方法的意义和作用。本文还涉及到如何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将普遍联系的原则上升到理性具体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虚和实原本涉及哲学范畴,古人认为:“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那么,文学中的虚实,特别是古诗词中的虚实,与哲学范畴中的虚实究竟有何不同?古诗词中的虚实与情景、烘托手法以及比喻之间又有何种关系?  相似文献   
9.
哲学范畴是人类思维的内容,方式以及思维的水平的具体凝结。本文将根据和条件范围放在普遍联系的关系中考察,公揭示其涵义,特征、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物事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已经建构了自己的范畴体系。要深入了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就应当对其范畴的涵义、类型、内在关系及其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规律、哲学范畴和教育学范畴的关系,以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范畴体系的开放性等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