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8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振漉 《收藏》2006,(9):126-129
书画的真伪之争自古就有,唐代张彦远的《法书要录》《历代名画记》等文献中部有关于书画鉴定的记载,可见作假历来就有。鉴定史上见诸文献记载的,例如唐太宗时内官收藏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民问所藏二王作品都被地方官员搜刮来献到皇宫内府去,但十有八九是假的,所以唐太宗才要虞世南、褚遂良去作鉴定。民国时甚至还有专业作伪的,如20世纪30年代旧上海有一个叫谭敬的人,居然有一条龙的专业配套作伪,他专门找人模仿印章、题款等等,这些仿手都是他养的,他做张大千的画就是地道的张大干画,做齐白石的画就是地道的齐白石画。  相似文献   
2.
本文精选了贞观朝谏事29条,对每一谏事所涉及的时间、人名、官职、数量等问题作了详细考订,纠正了旧史记载中的许多讹误,为以后的谏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德”的基础核心,是古来世人皆知的道德规范之一,是为人处事的应有之义。中华民族的诚信动人故事不胜枚举:秉笔直书先河的左丘明;直评汉武帝,不怕杀头的司马迁;如实指责唐太宗,犯颜直谏的魏征……诚信渗透到日常生活的一切方面,小到不说谎,大到对祖国事业的忠诚坚守。然而,在物质越来越富足的当今时代,诚信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诚信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皇帝中少有的全能型人物,上马能指挥千军万马,所向披靡.下马能安邦定国,兴国利民.更难能可贵之处是他还练得一手好字,书法造诣可与唐朝的大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比肩.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的人才思想涉及到人才学的诸多方面,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研究唐太宗的人才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参加了市数学优质课的评选工作,心里颇不宁静.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觉得,教师若能以课为镜,则可以促成长.认真反思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本身专业成长的必经通道.下面是我对本次优质课的一些解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鉴赏》2007,(12):34-35,72
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相似文献   
8.
大型工具书《两唐书辞典》是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策划的二十五史专书辞典丛书之一,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文润教授和赵吉惠教授担任主编。《两唐书辞典》从1990年4月启动,至今年6月五校完毕,历时十四载,编选《旧唐书》、《新唐书》辞目40000多条,共计300多万字,即将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发行。现将赵文润教授撰写的唐朝21位皇帝辞条先行刊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贺培东 《山东教育》2011,(35):33-34
反思型教师是指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和批判的态度不断分析、反思教育现象,及时调整自己,创造教育新经验,提出教育新思想的教师。一个教学片段、一堂课、一个阶段的教学都可以进行教学反思,只有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经验,才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教学行为。本文以《"贞观之治"》一课教学为例,从"反思历史""反思教材""反思教学"三个维度,对如何做一名反思型历史教师做了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唐太宗治国思想形成的主客观原因,指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材料通过人的社会实践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