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95篇
科学研究   126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5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平 《新闻界》2003,(2):13-14
望文生义,人们容易把个案研究理解为经验总结。而“中观”层次的研究模式,既区别于宏观的理论构架,也不是个别经验的微观总结。它要求研究成果向上可抽象为宏观理论,向下可直接指导实践。这对于纠正满足于个别经验总结的“个案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本文主张要充分重视“实证法”与“阐释法”在个案研究中的运用,以提高个案研究的学科理论含量。  相似文献   
2.
3.
张建芬 《中学生物学》2011,27(12):44-45
1教学策略本节复习课希望通过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得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试图从科学探究的高度,从探究思路的形成,到实验变量的分析、实验材料的选择,进而将三个实验的复习纳入一个探究体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比分析等活动中,体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在探索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组培实验的几个核心要素其每个要素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包括优质合适的实验材料的选择,无菌操作的问题以及培养基的合理有效的配置问题。同时还对如何有效安排实验活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孟久成 《今日科苑》2011,(11):102-115
<正> 徐一戎是垦区名人,名气很大。作为从垦区走出的我对他早有耳闻,只是从未谋面,这次采访是一个机会。采访安排在徐老家里,这个坐落在哈尔滨红旗大街的垦区机关宿舍小区,整洁漂亮。走上楼梯,徐老已在家中等候,这是一套宽敞的住宅,屋内阳光灿烂,室内布置简捷,大方。徐老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个子很高,而且是瘦高,80多岁的人握起手来,手劲很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于酸的浓度会导致酸的性质的不同进行探究,其中的酸以HCl、H_2SO_4、HNO_3为例进行分析。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三种酸的浓酸与稀酸的性质异同,以及在反应中浓酸可转化为稀酸,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浓度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有利于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7.
非洲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综述近几年来非洲菊组织培养中包括外植体选择、组织培养培养基筛选、移栽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稀浆封层混合料在水分蒸发干燥硬化成型后,其外观与细料式沥青混凝土相似,均有耐磨、抗滑、防水、平整等技术性能,施工快、造价低、用途广、能耗省,是一种沥青路面养护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实践证明,在许多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中,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是使用功能最多、最经济的一种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测定的抑菌圈直径大小判定拮抗细菌的拮抗性能,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拮抗细菌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进行设计与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淀粉3 g/L,蛋白胨12 g/L,氯化钙3 g/L,利用最佳发酵培养基进行条件为初始pH 8.0,接种量8%,装液量75 mL/250 mL,发酵时间24 h的发酵,此拮抗细菌的拮抗性能最佳,抑菌圈直径达2.6 cm左右.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拮抗细菌拮抗性能提供一定参考数据,同时也为拮抗细菌更好地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现行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80页“硝酸的氧化性实验”:在2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4mol·L-1)和浓硝酸(15mol·L-1),立即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现象.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浓硝酸和稀硝酸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且验证铜片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不同.该实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以下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