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桥牌》2014,(2):48-50
曾经,乔治奥·杜伯恩(GiorgioDuboin)和诺伯托·波奇(NorbertoBocchi)是世界上最好的三对组合之一。出于组队需要,杜伯恩如今和安东尼奥·塞门塔(AntonioSementa)搭档,波奇则和奥古斯丁·马达拉(AugustinMadala)搭档。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的两种永恒之分提示着两个基本时间视域:一是原本的永恒作为时间总体所显现的神学时间视域,一是时间总体性的绵延作为时间现在成像的哲学时间视域。亚里士多德从柏拉图引出纯粹哲学的物理时间。奥古斯丁则力图以心灵时间取代物理时间,来复归柏拉图的神学视野。舍勒的现象学神学从生命出发,在奥古斯丁基础上提出"位"的"永生",通过"位格"这一人神共有之物,弥合了世俗哲学与信仰神学。  相似文献   
3.
提起欧洲思想史,人们会想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奥古斯丁、笛卡尔、伏尔泰、洛克、黑格尔、尼采、罗素、维特根斯坦……这是几乎所有“思想史”著作的主流,当然也是奥地利历史学家、思想  相似文献   
4.
最高的教育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德国人,著名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曾任家庭教师、哥尼斯堡大学教授、柏林科学院院士等职,终身从事教育及哲学研究工作,哲学成就令世界瞩目。他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与柏拉图、奥古斯丁一起被称为三大永不休止的哲学奠基人。他在道德  相似文献   
5.
一纳粹期间的德国,大部分教授公开表态支持纳粹政府。大师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发表校长就职演讲时说:"任何教条和思想,将不再是你们生活的法则。元首本人,而且只有他,才是德国现在和未来的现实中的法则。"爱因斯坦认为,"德国知识分子——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6.
内在话语是伽达默尔解释学普遍性的基础。奥古斯丁对伽达默尔的重要启示在于将语言问题导向了内在话语,并且他所揭示出人类话语的不完满性、过程性等特点为伽达默尔开显外在话语的积极意义奠定了基础。伽达默尔在托马斯?阿奎那关于内在话语的探讨,特别是人与神的区别中,发掘出了丰富的资源,强调了语言与事物的直接联系,以及其事件性质。在伽达默尔那里,内在逻各斯与外在逻各斯的统一是一个辩证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2001年春天,原创文化研究会成立。同年9月,研究会在兰州举办了第一届原创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首次面向国内外学术界把原创文化的问题提了出来。会上,学者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选定中国、希腊和希伯来文化作为三种原创文化加以研讨。2003、2005、2007年,又分别在杭州、香港和西安召开了三次国际学术会议。四次会议均有论文集面世。这些会议和出版物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参与者和关注者的增多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原创文化究竟是什么,或者为什么要对文化进行探源式研究等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原创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之际,发起者们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成就的基础上,又对原创文化及其研究的内涵、精神追求、学术理解、开展路径等问题做了认真的思考,取得了重要进展。本刊把有代表性的成果以笔谈的形式发表,同时热切盼望更多关心这个问题的学人参加到讨论中来。  相似文献   
8.
奥古斯丁是一个乌托邦主义者。他把基督教的神秘主义普遍化,他为基督教制定的神学理论体系,成为普通基督教徒的行为指南。个人借助对身体的约束管理可突破平庸,完成升华成就伟大。理解了圣奥古斯丁就理解了之前和之后基督教世界出现的那些极端的禁欲方式。  相似文献   
9.
法国剧作家博马舍(1732-1799),原名彼得·奥古斯丁·加萨。他婚后半年,妻子就不幸病逝,他继承了妻子的一块名叫博马舍的小菜地。为了纪念妻子,他就用博马舍做了自己的笔名。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1783-1842),原名亨·贝尔,他首次使用司汤达这个笔名是在1817年发表游记《罗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生命美学的理论,对中世纪奥古斯丁及其《忏悔录》进行审美观照。从信仰崩溃与对上帝的吁求、声色欢娱之罪感与禁欲苦修之虔诚两个视角,对蕴藏于《忏悔录》中的生命精神进行了阐释,揭示出在痛苦生命体验过程中的西方中世纪人神对流的苦难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