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10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定边地区富县组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岩心观察、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化验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富县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富县组储层砂岩主要为含砾粗砂岩、粗砂岩,该储层砂岩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根据地史恢复和成岩特征综合分析,该地区富县组砂岩目前处于晚成岩A期阶段.储层砂岩成岩过程中,压实-压溶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度影响最大,压实-压溶作用使得储层原始孔隙度减少约25%,孔隙度损失率达68%;胶结作用使储层的孔隙度降低了3%,孔隙度损失率7%;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发生的溶蚀作用对改善储层的孔渗性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使孔隙度由11%升高17%;晚白垩世以来,随着上覆地层的剥蚀,富县组埋深有所降低,晚期胶结作用使孔隙度缓慢降低到16%左右.  相似文献   
2.
饱和土体中半封闭压力隧洞的应力和位移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Biot固结理论,研究分析了饱和土体中半封闭压力隧洞问题,建立了压力隧洞的半封闭边界条件.通过对控制方程的解耦,得到了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方程.在Laplace变换域中得到隧洞边界上作用轴对称荷载和流体压力条件下的应力、位移和孔隙水压力解答,考虑了土体和孔隙流体的压缩性,运用Laplace数值逆变换得到时域中的解.文末给出了算例,分析了隧洞的半封闭特性对应力、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于水泥石来说其细观结构中充满气孔,毛细孔和凝胶孔。孔的存在是使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对于水泥石来说其细观结构中充满气孔,毛细孔和凝胶孔。孔的存在是使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先在铸件表面涂覆一层TiO2薄膜,再对铸件进行化学镀Ni—P处理。研究表明,TiO2涂层可以有效减小铸件表面的孔隙率,弥补了Ni—P镀层直接覆盖在铸件表面易产生针孔的缺陷。与现有的铸件表面处理方法相比,本工艺改善了铸件的耐腐蚀性,而且较大地提高了沉积速率。在不增加过多成本的情况下,还节约了能源。  相似文献   
6.
对苏里格气田召10区块盒8段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盒8段以岩屑质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粒度较粗,磨圆为次棱角状,分选中等。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杂基溶孔等。孔隙演化模式分析表明,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原始孔隙大量损失,后期溶蚀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一定改善,不同成岩作用对孔隙的共同影响造成了现在研究区低孔低渗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液氮吸附实验对含铁粉尘碳酸化过程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减小成型压力有利于提高样品的初始总表面积和初始孔隙总体积;样品的平均孔径变化与成型压力、反应温度、CaO配比有关。  相似文献   
8.
南翼山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是在南北两翼同生断层挟持下形成的同沉积背斜,整体岩性较细。系统总结了南翼山浅层油藏N 22碳酸盐岩的成岩史中的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对于研究区N 22储集岩孔隙形成和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高压压汞资料为基础,应用分形理论对吴起薛岔区块长6储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孔隙结构符合分形理论.空间存在单一分形和分段分形现象,其中分段分形中大孔隙的分形维数大于小孔隙的分形维数,属右旋分形;分形维数与分选系数呈正相关,分形维数越大,孔隙分布的非均质性越强;单一分形样品高渗透率贡献值对...  相似文献   
10.
毛管束模型是把实际多孔介质的孔隙网络看成由一组等长度、不等直径的毛细管所组成,这种模型在油层物理及渗流力学中应用最广。本文为了研究储层岩石的毛管束模型,通过实验数据对毛管束模型半径赋值,并通过求取毛管压力曲线来探讨毛管束模型。最后对毛管束模型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讨论:对于像初次驱替毛管压力曲线这样的简单现象,如果将它从相关的其他现象中孤立出来进行考虑,则可用毛管束这样不完善的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但是,用它来精确模拟实际孔隙介质存在问题,这是因为毛管束模型过于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