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仓姆啦 《科教文汇》2011,(25):146-147
上个世纪藏族现代画家安多强巴倡导并实践了多元化的绘画风格,他在绘画题材的选择上不拘一格,除了传统的佛教题材之外,同时也致力于日常生活题材的艺术表现。一方面,安多强巴将佛教题材平易化,以多样化的绘画表现手法阐释了藏族艺术的内涵。另一方面他也将世俗人间的题材陌生化,以一种带有浓厚个人色彩的、角度特殊的绘画作品观照自然及社会万象。安多强巴的绘画风格、绘画技法和艺术理念等对当代的藏族绘画依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正莉莉安是一个平凡的姑娘。当莉莉安从书店的木质楼梯上下来的时候,门外正淅淅沥沥地落着雨。她有一把漂亮的碎花雨伞,所以,当看到门外落了雨时,她笑了,眼睛眯成一道可爱的弧线。"那很美好啊!"莉莉安说。她喜欢用这把漂亮的雨伞,喜欢任何一个落雨的天气,喜欢单纯地滥用"美好"这个字眼。莉莉安撑着她的碎花雨伞,雨落在伞上,优雅地泛起了水雾。没人注意到这个背着双肩包,撑着碎花雨伞的女孩。  相似文献   
3.
安多、康区、西藏作为藏族三大聚居区域已经被普遍接受,但并非行政区域,严格地来说,安多、康区是地理空间概念与文化语言范围相结合的产物,藏族文化特色明朗,其形成时间可以大致确定为清代.从历史上来看,这两个区域经历着政治更迭、文化交融,共同缔造了以藏族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地理区域.  相似文献   
4.
学校发展规划体现了一所学校的价值追求。重视凝炼价值追求同时将价值追求落实到战略举措当中,这是美国知名中学发展规划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本文在研究10多所美国知名中学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美国安多佛中学2014年出台的学校发展规划《连接我们的优势:安多佛的努力》为例,分析美国知名中学发展规划的经验,以期对我国高中特色化建设的规划编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安多藏族射箭文化活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箭是藏族人民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时至今日,藏族地区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活动,尤其在安多青海藏族地区,它不仅是竞技和娱乐项目,而且包含着许多古老的习俗和早期文化的某些遗存,本文对此做简要的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兴安多松     
人过中年,家始终住在林区,走出家门就是大山,举目远望就是树海。松涛滚滚,绿海滔滔,波飞浪涌,浪潮澎湃,排山倒海,追星赶月,流光溢彩,漫山跳跃,葱笼叠翠,生机盎然。小兴安岭林区盛产松,故而有"红松故乡"的美誉。红松是驰名中外的珍贵树种,她以挺拔、伟岸、健壮的身驱而被世间称道,她以笔直、高大、粗犷的性格而被国人赞扬。红松又被称为果松和海松,她在有着200余个种类品名的松树大家族中是最为优良的树种,也是倍受宠爱的森林娇子。小兴安岭林区多松。红松、白松、杉松、鱼鳞松、落叶松、棒子松以及稀有的云南松、华山松、西南松、班克松……  相似文献   
7.
痴儿不畏虎     
忠、万、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孰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  相似文献   
8.
安多藏族民歌承载和反映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具有极其浓厚的地域、民族音乐特色.本文全面梳理了青海安多藏族民歌的类别,并论述了其基本音乐特征及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9.
属寺的确立是藏传佛教各派别地域扩展的标志。1710年格鲁派拉卜楞寺建立,它以夏河地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将政教势力先后伸向大夏河、洮河、白龙江等流域以及青海、四川地区,逐渐成为安多藏区最大的政教集团之一。至清末民初基本定型,拉卜楞属寺在安多藏区的空间分布基本维持在甘、青、川交界一带。其地域扩展经历早期在卓尼、大夏河等地区扩展势力的艰辛,后期在安多藏区的全面开拓,以及民国时期缓慢发展三大历史阶段,教派、政权与财力等诸因素是其地域扩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针对藏族地区的汉语普通话教学中,语调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立足于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运用中介语偏误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藏语安多语区汉语普通话中介语语调偏误现象的定量、定性分析,归纳偏误类型及成因,并据此提出了藏族地区汉语普通话语调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