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16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河口油田桩106块1988年投入开发,自1994年逐渐建立起以振幅能量储层追踪结合水平切片技术寻找河道砂体为基础的一整套滚动勘探配套技术,滚动西扩实现突破;对桩106北极浅海区Ng组进行综合描述,共描述有利河道砂体48个,石油地质储量3 600×104 t.在油田开发中,配套应用滩海建筑墙体技术、细分砂体技术和砂体分类治理技术等综合治理配套,至2004年3月,累建产能36.1×104 t,累积产油247×104 t,实现了桩106隐蔽油气藏高效滚动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2.
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重 要矿产资源,是关系到国家经 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在我 国目前石油紧缺的形势下,陆 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资源量 占50%以上,是今后油气藏勘 探的主要领域。在国家科技奖 励大会期间,我们专访了国家 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 《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 成机制与勘探》首席科学家李 丕龙先生。  相似文献   
3.
根据油气藏成藏理论,油气藏形成之后,上覆盖层质量的变化会严重影响油气的聚集。大量事实证明,一些钻孔显示很好的层段曾经有过油气聚集,但由于后来盖层封闭性能变差,油气大量散失,形成了现今的残余油气藏。因此,测井解释不能仅对储层进行研究,还要对盖层封闭性能进行评价才能准确解释其含油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储盖组合测井解释观点,并建立了封闭、开启型油气藏测井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以沉积体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为主的岩相古地理研究,认识史南地区沙三中浊积岩岩性油藏储层分布规律,完善以三维地震测井约束反演为主的适应性储层描述技术。近年来史南地区沙三中岩性油藏滚动开发效果显著,成为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阵地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形势的发展,油气田的勘探方向逐渐发生着改变,从过去单纯以寻找构造油气藏为主转变为现在寻找较为复杂的隐蔽油气藏为主。由于河流相砂体的沉积特点,砂体厚度小,橫向变化快,纵向上交错,砂体描述难度大,含油气圈闭隐蔽性强,常规的解释手段不能有效发现,影响了该区的勘探进展,因此我们采用地震反演的方法来提高纵向上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6.
三湖坳陷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是我国最大的第四系生物气田。本文简要分析了三湖坳陷的生物气成藏条件,包括烃源岩类型、丰度,储盖组合特征、圈闭条件等,总结分析认为靠近坳陷中心的背斜容易形成高丰度的气田,而鼻状构造或斜坡背景容易形成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   
7.
汪浩 《内江科技》2014,(3):50-51
<正>现代地震数据大多为长排列采集,这种数据在处理时会出现严重的动校拉伸问题。常规动校会使得波形畸变,频带降低,从而降低了对薄互层的分辨力以及属性分析的精度,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极为不利。常用的解决拉伸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切除,但是切除会损失大炮检距道的信息。本文阐述了一种无拉伸动校正方法,实现了目的层波形保真的无拉伸动校正。该技术不需要做拉伸切除,不损失大炮检距道的信息,更有利于AVO分析或其它叠前属性分析,并且能提高目的层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8.
刘瑞娟 《内江科技》2014,(2):118-121
<正>通过分析浊积砂体的形态、展布、储层物性以及成藏动、阻力情况,结合浊积岩油气藏的充满度分析得出:与充满度呈正相关的因素有砂体的厚度、有效厚度、储层物性、成藏动力,与充满度呈负相关的因素有砂体长宽比、成藏阻力。将相关性强的因素有效厚度/砂体厚度、孔隙度及成藏动阻力差与充满度建立了多元一次线性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刘磊 《内江科技》2014,(3):100-101
通过对十万山盆地泥盆和二叠纪地层中方解石里的气液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分析,结合埋藏史、烃源岩热演化史研究,探讨了该区主要的油气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结果表明,该区油气充注可能分为三期,第一次油气充注发生在早二叠世,第二次油气充注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第三次油气充注发生在早中侏罗世。油气成藏过程经历了印支末期的早期油气藏改造阶段、燕山期的晚期油气藏改造阶段以及喜山期的油气藏保存阶段。  相似文献   
10.
孙万华 《内江科技》2014,(1):83-83,123
<正>随着海上油田井资料的日益丰富,单靠人工解释岩性已经变得越来越繁重,且效率低下。BP神经网络自动识别岩性技术可以在代表性岩性刻度下,快速完成所有井的岩性自动识别,该方法误差小,运算快,人为因素少,解释结果更可靠,为广大地质工作者带来了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