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1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董是北宋的著名画论家 ,其画论不满于画家刻意追求“形似” ,但是并非反对作画以“似”为标准 ,而认为画的价值在于得物理、物性 ,这才是真正的“似”。而物理、物性 ,都是指事物得之于‘造化“的内在律动、生命感、变化感及此事物的独特的形态。董主张以“天机”作画 ,“天机”意味着艺术创作的最佳契机是只可有一、不能有二的 ,是审美创造主体和客体的不可再遇的契机。画家要获得“天机”要时时造访自然 ,在邂逅相遇的方式中体验“物我两忘”的境界。董还提出“以牛观牛”之说 ,其实是主张“以手观物”的审美观照角度  相似文献   
2.
王壮凌 《垂钓》2005,5(2):64-64
湖北宜昌县一带河流中生活着一种非常奇特而有趣的鸳鸯鱼。这种鱼身长只有20厘米左右,呈灰褐略带青黄色,形似口口。奇特的是鸳鸯鱼无论雌雄都只有一只眼睛,且一左一右分开。因此,雌雄鸳鸯鱼总是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偶尔遇到外来侵扰不得不分开,它们也会很快地并游在一起。关于鸳鸯鱼还有一个传说呢。  相似文献   
3.
张玉茹 《上海集邮》2002,(12):19-20
2002—19《罹荡山》邮票全套4种,画面都取材于罹荡山名景点。其中,第四图表现的是罹荡百二奇峰之一的观音峰。观音峰位于灵岩景区内,高近1000米,因形似观音大士端坐莲台而得名。  相似文献   
4.
由此变彼用变换,无序改变用变幻;学问程度用学力,学习经历用学历; 为出主意用指使,命人做事用支使;大政方针用制定,具体条文用制订; 启发有悟用启示,公开申明用启事;报告来到用报到,新闻宣传用报道;  相似文献   
5.
一、概念对比   概念对比就是把易混淆的几个概念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区分异同。   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常常与过去学过的一些知识混淆而发生错误,即先学知识干扰后继内容。出现这种“痕迹性错误”,心理学称谓是知识迁移的消极作用即负迁移。因此对那些容易与以前所学知识相混淆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本质上对比出它们的区别。   如《数的整除》一章中概念很多,学生易发生概念混淆。在单元小结复习时,为使学生能形成比较完整的概念体系,并能灵活地解决综合性问题,我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回忆、…  相似文献   
6.
王维作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他的诗“以庄老为意,以山水为色”别具一格。他的诗极力追求对自然美艺术表现的神似和形似兼备;善于将诗情与画意和音乐美熔为一炉并能深刻揭示出景物蕴涵的幽静妩媚之美。  相似文献   
7.
去年春节,我在佛龛前烧香,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它比蚂蚁还要小,通体的黑色,形似乌龟,有很多细密的触角,背上有个锅盖形状的黑壳,漆黑漆黑的。它爬起来姿态万千,一会横着走,一会竖着走  相似文献   
8.
一、指导如何把握规律记忆词汇1.分类记忆。英语单词的拼读、构成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可根据所学单词的拼读规则、构词规则、词性、形似词、同音词、反义词、近义词等进行分类,指导学生采用列表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外文的引入,导致"信、达、雅"早已不能够满足翻译者们的需求。对此,中外译界人士争相研究和谈论,最终提出了翻译求似说。《文学翻译谈》一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翻译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译或形似,一种是意译或神似。本文旨在研究翻译求似的相关内容,并从美学角度浅析其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视解说词,顾名思义,就是口头说明、解说的词。解说词的好坏,直接关系节目的优劣,生活中许多文章写得好的人却写不好解说词。它是一种重要的电视创作手段和表现因素,对节目中风光的穿缀、历史的阐释、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叙述、主题的升华、意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等都起着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