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8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红楼梦》奴仆群中,平儿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她身上融合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她娇美温良,聪颖贤慧,公正练达,是一位品貌兼美,极具人格力量并深得贾府上下赞誉的女性。平儿身世凄苦,命运是悲哀的。  相似文献   
2.
娄军 《现代语文》2005,(11):63-63
《祝福》一文中提到与四叔的寒暄及其大骂新党之后,“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一“剩”字,把“我”的所谓亲情的淡漠、思想的隔膜、鲁镇的无聊和压抑一泻而出,“剩”字于此时此景承载了丰富的个人情怀,隐涵着丰富的传统背景、人生阅历。作为涉世不深的学生,只能通过反复阅读才能体悟个中滋味。  相似文献   
3.
庐隐的短篇小说《丽石的日记》是惊世骇俗之作。小说中的丽石是一名学生,也是一个要奋斗的女子。她要奋斗却又找不到出路,只能陷于烦闷之中。好不容易在同性朋友沅青身上找到一点精神安慰,不料沅青最终与她的表哥恋爱,结婚弃丽石而去,这对丽石是一个致命打击,最终她在"忧郁而死吧!忧郁而死吧!"的绝望哀叫中死去。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足球队于2005年11月10日,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历史服务于人生,本是一件用心良苦,并可以让各方都叫好的事,却引起了舆论的不满。据《现代时报》等媒体报道,舆论的不满主要因为,国足在整个参观过程中,不鞠躬,不献花,不默哀,还有两名队员不该笑却嬉笑。人们因此对国足近乎破口大骂了,“一群小混混而已”,“如果连最起码的人性中的悲悯都没有,就不能再算作人了”……  相似文献   
5.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的经典之作,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别里科夫的中学老师,教希腊语,并借此来逃避现实.他动不动就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辖制整个中学乃至整个城市十几年.他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存始终被置于一个外在的框架之下,最后在被羞辱、推搡、取笑之后,只能“躲”进棺木这个“套子”里.作品表现出明显的虚构性与荒诞性,促使我们对自身的命运与生活有了自觉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范进和孔乙己分别是《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中的主要人物。他们都是五十多岁的老童生,都是在科举考试道上的下等读书人,他们亦痴亦狂,不断追逐功名,都想爬上“人上人”的地位,他们都是科场上的疯子,最终落得个悲哀下场。  相似文献   
7.
人生十五条     
刘东伟 《中学教育》2007,(12):61-62
1,人生最悲哀的,并不是昨天失去得太多。而是沉浸于昨天的悲哀之中,,2,人最愚蠢的,并不是没有发现眼前的陷阱,而是第二次又掉了进去。3,人最寂寞的,并不是想等的人还没有来,而是这个人已从心里走了出去。4,人最无聊的,并不是随便拨通一个电话号码,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古诗时,我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根据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想像画面,并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下来。  相似文献   
9.
考生的悲哀     
梁实秋 《新读写》2013,(7):80-81
我是一个投考大学的学生,简称曰考生。 常言道,生、老、病、死,乃人生四件大事。就我个人而言,除了这四件大事之外,考大学也是一个很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曾有音乐教育界人士撰文指出:学生只知刘德华而不知刘天华是国民音乐教育的失败,同样也是民族传统艺术的悲哀。可惜,这个悲哀的故事竟发生在我的音乐课堂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