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贺麟的“正心”说是其新儒者人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赞同曾国藩“风俗之厚薄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心向.所谓心向,即精神的集中、意志的趋向,它代表一个人人格追求的方向,是基于理性的思考,由学术陶养和个体实践体验而形成的理想价值追求.重视心向就要充分重视个体精神,使人心依归正道,从守正己心做起,推广到正人之心,乃至正天地之心,从而使个体精神或心向集中于天道、天理,认识天道、体道而明、循道而达,终而使整个社会保有积极向上的本心本性.对个体而言,守正本心要学会养心、治心;守正本心要学会收心、放心;守正本心必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2.
家长的有效配合、有力支持,更会使新学期的工作开展事半功倍,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此经过漫长假期之后的开学收心自然成了我们所有班主任所关注的共同话题。本文就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在假期过后不沉迷,面对新学期不排斥,具体提出了开学收心"四部曲"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3.
4.
在教学方法上以"教会学生学习"为宗旨,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本人站在自己的角度浅谈一下自己的教学观点。  相似文献   
5.
过完假期,学生对规律的校园生活适应不过来,容易出现各种生理、心理问题,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迟到、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等,这些现象统称"开学综合症".  相似文献   
6.
佛教所追求的无若解脱,禅宗也莫能外。作为典型中国化佛教,禅宗从心性维度来诠释解脱。首先,在区分心性的基础上,六祖强调收心归性。其次,六祖将清静的本性界定为佛性,由此见性即可成佛。最后,通过"无念"法门,本真的性蜕化为当下一念的清静,于当下一念的清静明觉中,获得究竟解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