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几年中,大把的各类投资人亏损累累应该不容怀疑,因为半数以上的股票在长期及深度调整。按照笔者的归纳,造成以沪指为主要参照系的A股进入长期熊市,其重大原因应该不少于七类。比如1、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2、始于2005年中的"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其后的长期"解禁"阶段;3、市场  相似文献   
2.
核准制下投资者行为偏差和中国IPO抑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行为金融学中投资者行为偏差的观点,对核准制下中国的IPO抑价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实行该制度后到股权分置改革前发行并上市的股票为样本,使用Newey—West提出的异方差和自相关一致协方差回归方法,对影响IPO抑价的行为偏差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投资者行为偏差是引起中国IPO抑价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在证券市场中,对股票发行监管主要采取注册制和核准制。在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的终极选择,也是立法机关的一项政治任务。推进注册制改革,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股票市场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是,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全面研究注册制与核准制的实质差异,循序渐进地推进注册制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风险投资上市退出渠道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风险投资上市退出回报率最高,因而风险投资通过上市方式退出是风险投资家最渴望的一种退出渠道,通过比较内外资风险投资机构在上市退出方面的差异,旨在分析造成我国风险投资上市退出渠道不畅通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周,沪深大盘迎来三连阴的断崖式下跌。金鼎认为,除了IPO重启的影响,政策面上,微刺激未能止住企业净利增速下滑也是原因之一。黎仕禹则认为,近期的操作上在维持谨慎的同时,也不妨关注短期超跌局部投资机会。下周市场将会面临怎样的考验?让我们听听本栏三位高手的看法!重回箱底考验2000点主持人:市场正在考验投资者的耐心,本周沪指不出意料的再次受阻于年线,并且在连续的下跌后再次考验2000点的支撑,您认为市场的弱势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6.
刘悦 《大观周刊》2012,(6):89-89,88
本文结合我国现状,对我国现阶段在IPO制度中采用的核准制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注册制的优点,以及现阶段我国直接从核准制转换到注册制面临的风险,得出我国现阶段不可冒然从核准制跳跃到注册制以及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2001年3月17日,我国股票发行制度揭开了划时代的一页,以市场供求调节为主的核准制正式登场.而行政色彩浓郁的审批制在经历了十年风雨飘摇之后,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8.
关于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经过这几年的投资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在投资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进程.本文对国家投资体制相关制度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与作用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就进一步加快投资体制改革,真正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1年3月7日,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告别了额度制,开始实行核准制,经过3年的实践证明,核准制对上市公司发行新股(IVO)阶段舞弊行为的监控是十分有效的,至今尚无此方面的重大负面报道。但是,美国HPL公司舞弊一案再一次给我们敲响警钟:舞弊行为已在高科技技术方面有纵深发展的趋势,单靠核准制是不可能完全杜绝IP0阶段舞弊的。未雨绸缪,目前,我们必须积极探讨对策加以对IP0阶段舞弊的防范。  相似文献   
10.
A股在过去20年间有很多非驴非马的做法。从大处来讲,像股权分置、长期固守"核准制"、还有公司上市只能生而极难死等。这些问题有些已经改革,比如像股权分置改革,其他更多的则是在中国"国情特殊"等莫名其妙的理由和借口之下,继续恣意横行,无时不刻的在祸害我们这个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