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玲 《辅导员》2015,(3):29-30
假期中,已经毕业四年的学生邀我一起聚会,我欣然前往。聚会上,大家很自然地谈到小学生活中的趣闻。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女孩一改原来的娇羞,大大方方地说:“李老师,我最感谢您的不是您教会我们什么知识,而是您说我的一句话。”我很诧异,因为我根本不记得我曾经对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姑娘说过什么。她接着说:“您还记得有一次设计板报,宣传委员没有来,您说:  相似文献   
2.
田欣 《基础教育论坛》2015,(Z1):150-152
因签证问题,来到美国已经是学期末,但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还是见识到了一种不太熟悉的学习方式——Presentation,也就是所谓的"演讲课"。下面,我来说一说美国的Presentation。一、高中的Presentation课就在时差还没有完全倒过来的情况下,我回到高中,重新当了一回学生。但这所高中在美国,是美国12年级的一堂课,相当于我们的高三。今天Jane老师想让我听一节高三的社会和英语整合课,而且是这一学期的  相似文献   
3.
闲钓泾口秋     
一周工作下来,友人相邀前去秦南泾口,浮生偷得半日闲——垂钓。我欣然前往。三两好友相约一同前往,二十分钟的电动车车程,我们径直走进泾口公园。偌大的公园,凉亭、小桥、流水、芦苇、残荷、野鸟……随处可见。听常来此处垂钓的顾大侠介绍,泾口公园是在原有的几条老河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半生态公园,东临南北走向的朱沥沟。  相似文献   
4.
丁永辉 《学语文》2014,(6):54-56
高考阅卷,大多数考生的文章,素材雷同,分析雷同,呈现方式雷同,简直是千万个考生只写了一个哈姆雷特,其状况让阅卷老师苦不堪言,考生自然也得不到高分。这种"有米难为好炊"的尴尬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根本原因在于考生对素材的运用缺乏创新,缺乏为"好炊"的高超"厨艺"……一、他中有我传统的素材呈现方式是以第三方的身份对素材作纯客观呈现,再做理性分析,最后扣题,"他"中有"我"就是将素材的呈现方式转变为在转述的同时加入"我"的元素,以"我"之存在感染读者。  相似文献   
5.
午餐节拍     
孔祥凤 《留学生》2014,(20):53-53
正每当音乐节奏加快或音量变大时,人群中就会发出尖叫和口哨声前不久,我去瑞典学习,发现那里"午休"竟然变成了"舞休","午餐节拍"成为最受人们追捧的一种新潮流。一上午的紧张学习后,当地同学卡尔邀我一起午餐。到那好几天,还没好好品尝一下当地美食,于是欣然前往。离好远就看见有很多人在门口排队,我非常高兴,认为肯定是超好吃的东西。于是和别人一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9月,又一年的军训进行时,也是新一年求职季伊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里,如同其他高校一样,迷彩跃动,正装匆匆。群像中,会偶现一个"滚"动着的身影——她叫熊苏,划着轮椅,也是求职应届生中的一员。黄绿与黑白交错,记忆与现实穿插:三年前,缺失的军训;三年后,一样的求职季。她跟大部分同学一样:投简历、听宣讲、笔...  相似文献   
7.
<正>想象,能够超越时空,激发人的思维活动。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只有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才能把诗歌所描绘的场景还原、再现,才能把学生的心灵和诗歌的意境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振动,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与诗歌所表现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才能对诗歌深远意境的体验更加丰富。同时学生的想像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文学,在我过去的认识里就是指语文课本。有时听老师说起某某文学作品,我以为就是指语文书里那些有趣的课文。我喜欢读故事,所以一直觉得自己喜欢文学。直到进入中学,我才明白自己的这种认识是多么幼稚。那时我刚读初一,对中学生活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有一天听说学校花语文学社在招人,我自认为作文写得还可以,加上身边很多同学都报名  相似文献   
9.
马克·吐温是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曾被称为"文学中的林肯";同时,他也是一位幽默大师。本期"课文名家"栏目为大家推出的人物就是马克·吐温。马克·吐温一生做过多种职业,他的笔名来自于他早期的职业——水手;他产生文学创作的念头起源于他在街头捡到的一张废纸片;他在追求心上人的时候耍了一个小小的计谋,却险些弄巧成拙;他虽然在文坛上叱咤风云,但在理财上,却是个十足的笨蛋……这些内容你是否了解,是否感兴趣?在生活中,马克·吐温是非常机智风趣的人,对于一些厌恶的人,他经常给予辛辣的嘲讽。比如有富人提问马克·吐温自己的哪一只眼是假的,马克·吐温说是左眼,因为左眼里还能看出来一点点的慈悲。类似这样有关马克·吐温的幽默小故事,流传有很多,有些已不辨真伪,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开心一笑。本期栏目也特别收录了一些,供大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大体来讲,马克·吐温的文字熔幽默与讽刺于一炉,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竞选州长》《百万英镑》就属于这一类。另外,马克·吐温还有一些寓言体小说,情节简单,语言机智,蕴涵的却是一些人生的大感悟。本期我们选用的是在上海版高中语文教材上出现过的文章《生命的五种恩赐》,并配有精美的赏析,希望大家读后对名望、爱情、财富、欢乐、死亡这五种"恩赐"会有一个全新的理解。(雨羽)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对色彩有着特殊的敏感和专门的研究。黑色是先生钟爱的颜色。许广平曾回忆过鲁迅上课的情景,"突然,一个黑影子投进教室来了,笔挺地竖立着的头发粗而且硬,大约有两寸长,褪色的暗绿夹袍,褪色的黑马褂,简直是一团的黑。"鲁迅先生的作品中也喜欢用黑的色调。如黑暗的闸门、黑色的夜、黑色的影、黑眉黑眼黑脸黑衣人。在他的作品中,黑色象征着麻木愚昧的灵魂,"吃人"的冷酷阴暗的社会。白色也是鲁迅先生作品中常见的色彩,如清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