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6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驱油藏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开展停产停注井引起的注采井网失控的原因研究,掌握注采井网失控单元的基本状况及特征,分析储量失控单元的形成原因,提出治理失控单元的措施方向,为提高已开发单元储量的动用质量、夯实老油田稳产基础、提高采收率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注水开发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受储层天然“三大矛盾”和注水长期冲刷影响,储层渗透性、润湿性等参数发生改变,导致注入水沿高渗流优势通道,即大孔道、裂缝部位突进,从而造成注入水低效或无效循环,导致注水波及体积下降,影响水驱开发效果.为此,研究一套低效、无效循环水识别方法,对控水挖潜、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以W13N块日常注水破裂监测为实例阐述了该项技术的关键技术及其监测过程,描述了W13N块裂缝分布、水驱前缘及其剩余油分布规律,其结果与生产实际比较吻合。微地震地下影像技术在W13N块的成功应用,拓宽了油藏裂缝、驱动监测思路和途径,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从STEM教育理念出发,结合现场工程应用需求,设计并搭建了水平井生产模拟实验平台。以一注一采水平井生产控制模拟实验为例,介绍了水平井筒生产调控方法。该实验平台可以直观观察油藏和水平井的动态生产过程,加深学生对水驱油藏水平井开采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同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水平井开采自主实验、探究实验提供了基础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锻炼了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与研究能力,提升了学生的STEM素养,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1941年我从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5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祖国的石油勘探与开发战线上.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我由玉门油田赴美国,在几个大石油公司进修石油开采工程,开始探索一门较新的学科——油藏内部水驱油的运动规律,并在以后努力应用于我国油田开发实践.  相似文献   
6.
郑同昌 《内江科技》2006,27(2):154-154
本文通过对水驱滞留剩余油具有“储量高、饱和度高、易于开采、投入少”等特点,特高含水期提高剩余油——特别是水驱滞留剩余油采收率的研究,并通过小范围井组实验取得成功,对提高剩余油采收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翠苹  尹秀玲  吴松芝 《内江科技》2011,32(8):130+139-130,139
濮城沙一下油藏1995年底含水98%,进入水驱废弃油藏阶段,针对其高温高盐的油藏特点,2008年选濮1-1井组开展CO/水交替注入先导试验,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水驱废弃油藏CO/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目的开展了储层、夹层、微构造、CO混相驱数值模拟、室内实验等方面研究,充分论证注CO驱效果评价。22  相似文献   
8.
何坤 《内江科技》2011,32(12):129-130
水驱特征曲线分析法是矿场常用的一种经验统计方法。在水驱油田的动态分析中,人们发现,对于已经进入含水期开发的油田,累积产水量与累积产油量,水油比与累积产油量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当含水率达到一定数值之后,可以拟合一条直线,利用这条直线就可以进行油田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处于高和特高含水期,研究该阶段的内在变化规律,对油田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推导出了产量与含水的关系,揭示了高含水期产量变化规律,该规律在高含水期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该规律的提出为控水稳油提供了依据,对开发后期产量的预测具有指导意义。对注蒸汽开发的稠油油藏,通过该规律确定极限含水,从而使水驱曲线法预测可采储量的方法在注蒸汽油田得到运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普通稠油油藏的原油粘度高、流度比大,加之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其注水开发效果较差,大部分原油到含水高于90%时仍未开采出来。因此,有必要在水驱末期转换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采出程度。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后期转CO2吞吐的可行性,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影响CO2吞吐效果的各项因素。分析认为,CO2吞吐的周期注气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和生产过程中的井底流压及降压方式都是影响CO2吞吐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控制各注气参数可以得到较好的CO2吞吐效果。该研究可为该类型油藏在接替技术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