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60篇
科学研究   12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从宇宙生成论、天人关系论、发展变化论等方面分析 ,《淮南子》具有浓厚的易学思想。它对易学的推衍以及以“易”论理 ,推动了易学在汉代的发展 ,从而确定了《淮南子》在中国古代易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13(5):149-F0003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广大师生及有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13(4):149-F0003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广大师生及有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科技工作者。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9530,国内统一刊号:CN34—1231/Z。我们热忱欢迎各高等院校师生及科研单位的科技工作者投稿。  相似文献   
4.
火样情怀     
2005年3月,安徽淮南煤矿老年大学新增了两个电脑班,在期末考试时,竞有17位学员获得了满分。捧着成绩单,学员们感激地说:多亏了郑大姐啊!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本集大成的哲学巨著,《淮南子》包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其清静恬适的人性论、无为而治的政治伦理、和谐统一的生态伦理思想是我国古代伦理思想的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强劲冲击下,曾经一度辉煌的报业出现"断崖式"下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纸媒如何赢得生存空间、逐步走出低谷?笔者以为,广大读者是消费者,而报业则是供给方。纸媒面临的困境,除了外部环境的变化、新竞争对手的出现外,很大一部分还是因为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如同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一样,纸媒也要加强供给侧改革,尽力做优供给侧,把更优质、更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认同。  相似文献   
7.
本利用新出土的献材料,从引《老》、用《老》的角度,论证古本《子》当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今本《子》与《淮南子》的关系,可以用“两次抄袭”的模型来解释。一方面是《子》在引《老》、用《老》,另一方面《老子》本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因为《子》的影响而发生着改变。  相似文献   
8.
博而不精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融传》【求解驿站】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活学活用】____者貌似一身的好本领,其实只会摆摆架子,唬一唬他人罢了。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兴,以研究《左氏春秋》著称于世。他的儿子郑众,十二岁时就跟父亲学习这部经学著作。后来,郑众还学习了《周易》《毛诗》《周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所包含的逻辑思想承先启后,在推类理论上,发挥了公孙龙注重类的内涵的研究,把墨辩提出的推类之难进行了深入探索;同时把《吕氏春秋》所提的类不可必推问题作了阐发,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推类理论,推动了中国逻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无为"思想是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淮南子》在以"道"为本体的基础上对老庄的"无为"思想进行了扬弃,同时融入改造了的儒、法两家的思想,使"无为"达到其哲学含义的最高水平,展示了汉初调和、致用的学术取向与思想特质。在政治层面上,《淮南子》通过"因"、"权"的运用对君主的"无为"加以拓展,强调"无为而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