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43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是人民群众和民间艺人经过千百年来,在歌唱实践中逐渐形成而发展起来的,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民族声乐艺术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获得新的艺术生命力。民族声乐艺术区别于其他声乐艺术的标志之一,在于她独特的“民族性”。如何使民族声乐的演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是演唱者、音乐教学者所孜孜以求的,本文想就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特色的把握在继承传统、提高技艺和语言等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要唱好民族风格的歌曲,必须了解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掌握歌唱语言的行腔归韵。头声即“以假声带真声”的训练和中声区训练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西方的美声唱法是一种外显外露的表达方式,体现了西方音乐文化的审美特质,而中国的音乐文化追求空灵、幽深的意境韵味,表现在演唱时内在意境的创造。不同文化决定不同的演唱技巧,没有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准确把握其作品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戏剧功能的角度入手论述了重唱在音乐剧艺术中的类别,并阐释了音乐剧中重唱演唱风格的某种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回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出版发行的民族声乐音响载体,阐述了这一时期民族声乐发展状况,重点揭示了八十年代我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个性特点以及呈现出的千人千面现象。  相似文献   
7.
美声唱法(Bel Canto)是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以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为其特点。这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8.
龚琳娜的演唱风格在声乐界曾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于她的演唱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龚琳娜的演唱风格进行分析、刍议,或许能对中国民族歌曲的现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的民族艺术历来奉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因而对龚琳娜这一看似"不一样"的歌者进行剖析,对声乐演唱艺术模式和种类的繁荣与发展或许也会起到积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演唱艺术精髓,在此基础上借鉴并汲取西方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形成了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的新民族歌唱艺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注定是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大胆的出现与民间唱法融合的现象,音乐家打破音乐风格的界限各取所长,将不同风格的曲调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使其相互交织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绣荷包》是我国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的汉族民歌。《绣荷包》的曲调多种多样,在我国很多省份都有流传和分布。各地流传的《绣荷包》,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与风格。本文就以山西云南两地的《绣荷包》为例,从文化、音乐等方面来比较分析它们"同名不同曲"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